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城中村"一個"拆"字不容易 資金缺口是主要瓶頸

  • 發佈時間:2015-09-06 07:56:00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對暗藏諸多安全隱患的“城中村”,“拔點”是比較徹底的做法,但成本很高,推進不易。那麼,在無法迅速全部“拔點”的過渡時期,“城中村”的環境應該如何治理?又該如何守住底線,給居住其中的人以基本的尊嚴和安全感?

  20多個垃圾桶,曾一夜間消失

  位於浦東新區東部的合慶鎮勤奮村,刮什麼風會來什麼味道,村民都一清二楚,臭的是養豬場味道,酸的是化工廠味道……由於大量工業和生活污水排放,一些河道已變成鮮綠色,污泥見底。河邊、林間和居民區中,小作坊小工廠毫無秩序地出現在各個角落。

  這裡的村民盼整治已盼了許多年,由於許多問題積重難返,整治正在極為艱難地推進。

  位於寶山區大場鎮的紅光製革廠,佔地約84畝,已不再進行生産,廠區被分割出租,目前有簽約租賃戶40余家。同時,廠區內還存在群租樓、食品加工點等,形成典型的“廠中村”。

  説起被市民投訴的“環境問題”,紅光製革廠工會主席周維賓倒起苦水:“我們曾經在廠區內放置了20多個垃圾桶,竟然一夜之間消失了!全部被人偷走。”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類似這樣的“城中村”、“廠中村”,由於牽扯的利益面廣,相關部門的管理難度較大,很多企業主也沒有承擔起應有的管理責任,加之其中人員流動性大、素質不高,環境水準也就每況愈下。

  不僅是衛生問題,一些“城中村”,還是“問題饅頭”、“毒罐頭”等來源地,卻監管困難。某區“城中村”暗藏地下加工點兩三千個,但是食藥監部門專職人員只有3人,懸殊很大,因此在管理類似問題時,大多聘用編外人員。比如閔行區聘請3000多個編外人員,集中對“城中村”無證經營、地下加工等進行管理,雖形成一定威懾力,仍無法實現根治。“都躲在犄角旮旯的地方,常常晚上生産,防不勝防。”

  一位住在“城中村”的外來媳婦曾跟記者抱怨:“錢少,只能在這裡租廉價房。可環境真差!我還是想活得有尊嚴一點,有安全感一點。”

  “應付式管理”帶來“眼前虧”

  2013年底,某“城中村”發生火災,由於村道路兩旁佈滿了違章搭建,消防車無法開進,延誤了滅火時機。這次火災之後,“吃了虧”的村鎮開始重視這一問題,花力氣拆除了村內道路兩旁的違章建築,盡可能留出寬闊的空間。但是,一些還沒吃“眼前虧”的村鎮,對這樣的問題仍置之不理。

  一位相關職能部門領導認為,這種“應付式管理”産生的根源,是對“城中村”的認識和態度不到位。不少村鎮領導,因認為“城中村”遲早要“拔點”而缺乏管理動力,願意花力氣在發展村鎮經濟上,卻不願意在“城中村”治理上多耗精力。而無論是人力管理還是環境改造,都是需要資金投入的。

  然而,“城中村”卻正是火災、犯罪、食品安全等諸多隱患之所在。單從硬體條件看,“城中村”絕大多數民房建築品質差、無工程品質監管,防火間距遠達不到要求,且村內佈局雜亂,充斥流動攤販和違章搭建的攤點,活動板房材料容易燃燒。颱風天裏,晾曬竹竿等搖搖欲墜,可能造成人員傷亡。

  “很多‘城中村’內,住宅空間狹小,液化氣瓶就放在床底下,那裏的人時刻與危險相伴。”

  因此,相關部門樹立底線意識十分重要。寶山區顧村鎮顧村工業園區,一片熱火朝天搞建設的喧鬧之中,有一處曾經嘈雜混亂、如今安寧有序的“城中村”——星星村。記者了解到,星星村已投資100萬元,8月底完成消防管道設施的安裝。星星村黨支部書記秦國忠説,“村裏道路狹窄,消防車無法進入。從幾百米開外的河道取水,則會延誤滅火時機。等設備安裝完成後,每50米就有一個消防栓,防患于未然。”

  曾經佔地11畝的華南集貿市場,是南大村範圍內唯一一個集貿市場,本與南大村租約簽至2019年。然而,當發現該市場管理混亂,存在消防安全隱患時,今年上半年,該市場被關停,目前已拆除。面對亂設攤問題,大場鎮正在為攤主們尋找一個集中的地方,進行安全規範管理,滿足過渡時期群眾基本需求。

  “人的生命高於一切。‘廠中村’、‘城中村’,不管是短期內不能拆除,還是明天就要拆除,都要守住安全底線,不可任其自生自滅。”寶山區大場鎮鎮長劉建中説。

  加大發現機制,讓公眾參與

  對地方而言,拆除改造,是根治“城中村”的最佳方法。然而,簡單的一個“拆”字,背後是巨大的改造成本掣肘。

  上海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周建明等曾對滬上“城中村”治理進行專題調研。調查發現,目前已經城市化地區的“城中村”,平均每戶農民宅基地動遷成本達三五百萬不等。再加上鎮域內可供“招拍挂”的土地資源基本使用完畢,鎮級財力增長有限,資源嚴重不足。對不少村鎮而言,大量的資金缺口是“城中村”整體改造的主要瓶頸。

  一時拆除不了,而治理“城中村”、“廠中村”又遭遇困難重重。但辦法總比困難多。

  記者最近在紅光製革廠看到,如今廠區內道路整齊乾淨,汽車規矩停放。小廣告、生活垃圾悉數不見。紅光製革廠廠長金明財表示,已連續很多天都在廠裏巡查。就在最近,又關停了兩家非法企業。現在廠內有3人專門做保潔,每天要打掃好幾趟。一家食品企業主告訴記者:“我們就要搬走啦,新址已找好。”

  2013年,閔行區許浦村啟動無證經營整治,對部分市場需求大、運營相對規範、安全風險可控的無證商鋪頒發“臨時證照”,以此將部分“灰色地帶”納入正常監管。該制度實行後,佔道經營的現象大大緩解。對於許浦港黑臭污染問題,閔行區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區裏的綜治辦、人口辦、規土局、水務局、安監局、城管執法局等職能部門都去過現場,整治方案由多部門配合聯動進行。目前準備先拆違再清淤,先解決河道黑臭,然後陸續推出一些長效治理措施。”

  奉賢區奉城鎮蔡家橋村,村黨總支與鎮安監大隊形成共建共治聯動模式,把安監大隊人員配置到網格中,充實網格整治力量,並組建了一支黨員志願者服務隊,實現道路兩側專人管,河道保潔專人抓,屋前宅後專人盯,各司其職、多管齊下、獎罰分明,環境衛生顯著改善。

  大場鎮鎮長劉建中認為,對於“廠中村”或“城中村”的環境治理,“加大發現機制,讓更多公眾參與”也是一條可行的道路。可通過有獎舉報,加大對衛生死角的檢查,堅決取締非法食品加工,增加網格化巡查力度等,讓大家互相監督,提高違法成本,逐漸形成倒逼機制。

  有專家指出,儘管人的素質提高需要時間,但倘若相關部門都將監管這根“弦”繃緊了,並抓好長效社會治理,守住安全底線和整治環境問題,應該可以做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