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産經 > 汽車 > 正文

字號:  

前吉利汽車副總裁:轉型升級需車企做對每一件事

  • 發佈時間:2015-09-06 07:54: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王逸飛  責任編輯:吳起龍

  “新常態下,企業比拼的是基本功,更是精益求精的耐心與毅力,誰能把精益求精做到極致,誰就有競爭力。”5日,在浙江大學與英國康橋大學主辦、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承辦的第十一屆“全球化製造與中國”國際論壇上,清華大學汽車産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前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趙福全説。他指出,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必須認真做對每一件事”。

  本次“全球化製造與中國”國際論壇,以“追趕超越:中國製造業成長與創新的新紀元”為主題,邀請了國內全球化製造業與創新領域的頂尖學者,和最佳企業實踐者,共同討論中國製造業的挑戰和機遇。

  目前世界各國製造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德國提出了工業4.0概念,將生産設備聯網,靈活智慧的配置生産要素,將製造業向高度智慧化轉型。美國提出工業網際網路概念,意在通過網路、感測器等技術,實現機器間的連接,並最終將人機連接,結合軟體和大數據重構全球工業。日本則利用智慧科技重建工業設計,始終保持發展機器人新能源科技第一前線。

  而中國,目前通過網際網路+創新2.0下的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融合發展的新形態、新業態,推動傳統産業得到轉型升級,新興資訊網路技術已經滲透和擴散到生産服務的各個環節。

  趙福全表示:“各國已形成共識,製造業乃是國家之本。新一輪科技革命將帶來全球製造業格局的巨變,未來製造業將向機遇互聯、互動的智慧製造轉型。”

  “未來智慧製造體系的內涵,是由數據驅動的互聯互動的智慧製造體系。智慧製造代表著製造業的理想主義。它的願景,是未來智慧製造體系中確保個性化的know-how將更多地掌控在供應商手中,中小企業將成為全球創新的主要驅動力之一。”趙福全説。

  他認為,目前中國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計劃,是指導中國未來三十年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長遠規劃戰略。而品質和基礎研發,是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左膀右臂。“國內製造業需要加強自主研發能力、品質保障能力、技術訣竅的掌握,經驗數據的積累,邊補課邊追趕,更要明確目標,做好頂層設計。”

  在趙福全看來,實現“中國製造2025”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國家、行業、企業的通力協作。其中,國家需在頂層設計、制定標準、基礎設施、人力培育、創新激勵等方面發揮作用,而行業應努力構建行業內、跨行業的平臺,並推動措施落地。在企業層面,需要龍頭企業、核心企業和相關中小企業形成整體……

  “新形勢下數據將成為第一生産力,資訊的準確性與安全性至關重要。未來智慧製造體系中確保個性化的Knowhow將更多地掌握在供應商手中,從而重塑新型整零關係。而模組化設計、製造和供貨能力也愈發重要,OEM對模組化總成供應商更加依賴。”作為前車企高管,趙福全表示,中國汽車企業必須主動轉變,全面升級。

  “新技術的進步,可能會帶來新變化新可能,但是踏踏實實把事情做好做精的思想與實踐,永遠不過時。企業應該苦練基本功,把精益做到極致,向管理要效益,向體系要保障,成本、品質、技術等都努力做到家,認真做對每一件事情,不斷大量積累,量變終將引發質變。”趙福全如是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