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有條件有能力鞏固經濟向好勢頭

  • 發佈時間:2015-09-02 05:45:4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分析看待中國經濟形勢,不能僅盯住短期內經濟增速的起伏波動,而要更多關注結構調整和深化改革對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在1日召開的國新辦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強調説。

  作為學者型官員,這是寧吉喆履新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以來的首次亮相。在談及當前我國經濟形勢及下一步發展時,寧吉喆表示,隨著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加大,經濟結構加快轉型升級,中國經濟完全能夠在品質效益提升的基礎上保持中高速增長,為世界經濟復蘇和穩定發展繼續作出新的貢獻。

  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

  “從主要指標看,我國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整體平穩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寧吉喆説。

  據統計,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增長7%,符合全年預期目標;城鎮新增就業718萬人,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6%,繼續快於經濟增速;糧食生産有望再獲豐收,物價漲幅平穩。

  寧吉喆表示,7月份出口、投資、工業等部分領域出現放緩現象,既有外部環境的影響,也有季節性因素和基數的作用,但總體上屬於正常波動。

  出口下降,主要受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對我國出口帶動作用減弱、新興經濟體增長下滑,以及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的影響。從目前情況看,8月份出口形勢將有所改善。

  投資放緩,有暑期季節性回落的因素。前7個月投資累計增長雖比上半年回落了0.2個百分點,但小于2009年以來0.3個百分點的平均回落幅度。隨著房地産交易持續回暖、基礎設施投資資金狀況改善,下一步投資有望緩中趨穩。

  “值得關注的是,8月份以來一些實物量指標有所好轉。截至8月28日,全國發用電由上月下降2%轉為增長3%;截至8月27日,鐵路日均裝車較上月增加 1.2%,預示工業運作有望回升。”寧吉喆説。

  增長動力轉換接續

  寧吉喆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眼于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

  需求結構繼續改善,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據統計,前7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 10.4%,網路零售等新型消費模式實現 37%的迅猛增長,所佔比重已接近10%,旅遊、資訊、文化、健康等服務消費持續升溫。投資在增速放緩的同時結構持續優化,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1.2%,服務業投資快於二産投資,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投資均明顯快於高耗能行業。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0%,同比提高5.7個百分點。

  産業結構調整紮實推進,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型趨勢明顯。上半年服務業增長8.4%,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上升到49.5%。工業內部結構加快調整,傳統産業中缺乏競爭力的企業逐步退出市場,高技術産業和先進製造業保持較快增長,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智慧電視、軌道交通設備等産量實現兩位數甚至成倍增長。

  區域發展“四大板塊”和“三大戰略”統籌推進,一批新的增長極、增長帶正在逐步形成。地區間經濟運作態勢有所分化,結構調整起步早、力度大的地方發展態勢普遍較好。各地加快與“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戰略對接,“三大戰略”的輻射帶動作用日益顯現。

  節能減排取得新成效,生態環境繼續改善。上半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同比下降5.9%,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2%、2%、3%、6%以上,地級以上城市空氣品質總體繼續好轉。

  後續發展具備較強支撐

  “展望未來,我們對發展前景充滿信心,這種信心來自我國經濟所擁有的巨大潛力、韌性和迴旋餘地。”寧吉喆表示,這種潛力、韌性和迴旋餘地,正來自於我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不斷深入推進,中國發展仍處於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

  在寧吉喆看來,解決“三個1億人”問題,將釋放出巨大的投資與消費需求。現代資訊技術加快與傳統産業融合,新興産業及服務業的蓬勃發展,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水準的持續提高,將不斷提升産業發展素質。

  區域間要素的便捷流動,將使各地區比較優勢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有望形成一批新的增長極、增長帶。此外,創新驅動作用日益增強,將為提高發展的品質提供有力支撐。

  寧吉喆説,下一步將以更加精準的定向調控、區間調控對衝經濟下行壓力,確保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

  寧吉喆透露,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繼續推出一批重大改革舉措,以結構性改革推動結構調整,更加有效地發揮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引擎,培育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動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