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省農村危房改造開啟“精準模式”

  • 發佈時間:2015-09-01 06:29:44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20年全面完成54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村危房改造

  “如果沒有農村危房改造政策,可能是沒機會住上新房子了。”8月28日,看著工人在工地上往來穿梭,瀘州市瀘縣兆雅鎮石龍村農戶劉崇清眼睛笑成了一條縫。離他新居不遠處,散亂堆放著幾塊老屋基石,依稀可見當初破敗的景象。

  劉崇清的故事,將發生在每一個家住農村危房的貧困戶身上。對接精準扶貧,我省農村危房改造已開啟“精準模式”——瞄準農村貧困戶和貧困地區的危房改造,給予更精準的資金支援和房屋安全保障,確保到2020年全面完成54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工作。

  扶持對象更精準

  結合扶貧開發,優先解決低保戶五保戶等

  成都市新都區清流鎮有12個村(社區),散居著萬餘戶農戶,他們的房屋大多數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修的。水梨村16組的雷成彬家就是“典型代表”:墻壁是籬笆加泥土,房樑已經嚴重彎曲,有一根木棍撐著。一到暴雨天,全家人就擔驚受怕。要想新建,家裏又拿不出錢。清流鎮經發科副主任李忠偉清楚地記得,“5·12”汶川特大地震時,儘管距震中有近百公里,鎮上還是有上千戶農房受損,有的還局部倒塌。

  因貧無法整修危房,危房又加劇生活貧困。這樣的組合,在我省農村並不罕見。現狀,促使我省將農村危房改造的對象不斷聚焦——堅持把農房建設與扶貧開發結合,優先解決農村低保戶、五保戶、貧困殘疾人危房戶等的住房問題。

  為此,去年我省啟動全省農村危房現狀調查工作。根據初步摸底統計,我省還有農村低保戶、五保戶、貧困殘疾人危房戶約37萬戶。在此基礎上結合扶貧工作,我省最終確立2020年全面完成54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目標。

  更精準的對象,不僅指人,也指地區。

  我省貧困地區多位於山地、丘陵,農村危房問題在當地相對集中。我省出臺《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意見》、《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實施意見》等,明確提出將優先保障貧困地區農村危房改造,統籌抓好藏區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建設。

  近幾年來,我省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和資金都堅持向貧困地區傾斜的原則,每年約80%任務和資金都安排到貧困地區。今年我省已向貧困地區安排農村危房改造任務17.7萬戶、資金18.3億元。

  資金補助更精準

  針對不同對象,制定不同檔次的分類補助標準

  農村危房改造,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錢從哪兒來。

  根據相關規定,農村危房改造以農戶自籌資金為主,中央補助資金、省市縣財政配套資金為輔。中央補助資金戶均0.75萬元—0.85萬元。對於缺乏自籌資金能力的農村貧困戶而言,如何補足資金缺口?

  答案,在於精準扶持。針對不同地區、不同貧困程度、不同改造方式的農村危房改造對象,近年來我省專門制定了分類補助標準。其中按照現行標準,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等特困農戶的農村危房改造最高可享受1.6萬元/戶的補助標準,有效緩解了特困群眾自籌資金壓力。

  各地亦不斷探索契合當地居民的模式。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廣元市昭化區道角村村民任選榮家的墻壁裂開胳膊寬的口子,前幾年一直沒修。這兩年,他拆了舊屋,蓋起小洋樓,“政府給1萬元,還低息貸款5萬元,這麼好的政策為啥不用?”任選榮直言。

  結合當地農戶的需求和收入,廣元市昭化區拿出1億元財政資金直補農戶,改造土坯房;整合各類涉農資金約5000萬元,用於綠化、排污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與當地金融機構合作,出臺利息低40%的優惠政策,加大放貸額度。一年間,昭化區財政投入約1.5億元,撬動全區農戶投入9.6億元,用於土坯房改造。

  瀘州市財政補貼貧困戶危房改造,按每戶1.2萬元計算;巴中市對農戶申請危房改造貸款進行貼息……自2009年我省啟動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以來,我省已實施了農村危房改造逾113萬戶,極大改善了農村困難群眾的居住條件。

  品質保障更精準

  省市縣分級培訓,全省每年培訓建築工匠約2萬名

  全省有超過4000個鄉鎮,但設有建設管理機構的鄉鎮只有不到1500個。這引出一個問題——我省農村危房改造量大、面廣,但相關技術管理人員缺乏。在沒有農房建設管理強制性法律法規的背景下,該如何確保改造品質安全?“硅酸鹽水泥的儲存時間為幾個月”、“對每個工作班,砌築磚墻的高度不宜超過多少米”……在巴中市平昌縣農村建築工匠培訓考試卷上,考查的全是操作中的具體規範。“目標很明確,就是補足一線工匠的知識和技術漏洞。”住建局村鎮股股長雍開芬介紹。

  加強對農村建築工匠的管理培訓,是保障農村危房改造品質的重要手段。我省按省市縣分級培訓原則,各地每年組織培訓建築工匠約2萬名和鎮(鄉)村管理幹部1000余名。

  同時,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開展了“城鄉住房一體化管理課題”研究,制定加強農房建設管理政策措施,以創新機制破解農房建設監管缺失難題——試點將農村危房改造納入政府監管範圍,開展農村危房改造施工現場品質安全巡查與指導,嚴格執行《農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試行)》和《農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設要求(試行)》,向建房農戶免費發放農房建設圖集、導則等,宣傳、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建房意識和理念。

  □本報記者 熊筱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