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信”字大如天

  • 發佈時間:2015-09-01 05:53:4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47歲的何厚江,是山東鄆城縣玉河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但他更希望人們記住他的身份是鄆城縣誠信發展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何厚江説,鄆城縣素有重信守諾的淳樸民風。小時候,他跟隨爺爺去趕集。在牛市裏,兩個素昧平生的莊戶人,只要談攏了價錢,就轉身找塊瓦片一摔為二,各自將一半揣進懷裏,買家分文不付,便可牽牛走人。數日後,兩人在趕集時再度碰面對瓦塊還賬,很少有人失約。何厚江就問爺爺這是為啥,爺爺回答説:“‘信’字大如天!”

  “誠信”的種子在他心裏紮下根,何厚江把説一不二、誠信做人定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1980年,何厚江的父親患上了惡性腦腫瘤。幾經治療,欠債12萬元,卻未能留住老人的生命。為給幫助過自己家庭的人吃下“定心丸”,何厚江承諾,“我不管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都會一家不落、一分不少地把欠的錢還上”。為掙錢還債,何厚江幹過建築工、汽車修理工。那時,學徒工一個月只能拿到43元的工資,相當於正式工的一半。從學徒到轉正,一般需3年,何厚江拼命學習,只用了一年便順利轉正。每月一發工資,他就按照還債名單,一家一家地還債。

  1994年,何厚江創業做起潤滑油生意。“客戶哪怕只要一桶油,我都保證風雨無阻按時送到。”憑著誠信,他的潤滑油生意越做越大。到1996年,何厚江終於劃掉了賬本上的最後一個名字。

  2006年,何厚江創辦了一家紡織公司。第二年,成品紗普遍漲價,貨車從鄆城運到福建,一噸紗比出廠時漲價50元到100元都是常有的事,一車貨有時候能漲1萬多元。眼見行情好,有的公司不漲價就不卸貨,何厚江卻從不這樣做:“做生意哪能光盯著錢,必須按合同辦事,我不能因為賺點小錢把自己的人格賤賣了。”為此,業界給何厚江起了個“何厚道”的雅號,他也因此贏得了不少“鐵桿”客戶。

  在何厚江的賬本上,只有未收的賬,從沒有欠的款。2005年起,何厚江把每月6號定為自己公司的結賬日,無論供應商是大公司,還是個體工商戶,他總是一視同仁,分文不少把錢打到對方賬上。

  其實,講誠信的何厚江沒少吃過“輕信”的虧。2011年,他沒收貨款就直接給一個福建客戶發了貨,到現在27萬元貨款都沒收回來。“自己吃虧是小事,如果客戶都不講信用,這個社會得亂成什麼樣?”為了倡導更多人講誠信,2014年8月,何厚江發起籌建了鄆城縣誠信建設促進會,並花費7萬元在鄆城電視臺開闢“誠信鄆城”欄目宣傳誠信文化建設,專人專職建起“誠信鄆城”微信群;還出資5萬元印發《中小學生誠信讀本》,常態化深入學校進行誠信宣講,在全縣範圍內開展誠信走訪、座談活動,推動企業加強誠信建設;去年以來,還出資2萬元幫扶王莊等5個貧困村成立了誠信秧歌隊,宣揚鄉村誠信文明。

  截至目前,何厚江和他的鄆城誠信建設促進會已發展3000多名誠信會員和280多個誠信會員單位。今年6月29日,首屆中國誠信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在北京舉辦,鄆城縣誠信建設促進會作為全國唯一一個縣級誠信建設代表進行了典型發言。8月12日,何厚江在他的“誠信鄆城”微信群裏發起了捐助貧困少年劉冰寒的接力,短短5天,就收到愛心紅包42000余元。“我希望自己的星星之火,能點燃人們心中誠信的火焰,發動更多社會力量,營造一個人人講誠信、人人護誠信的社會氛圍,人人都爭做誠實守信的人。”何厚江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