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同生共長

  • 發佈時間:2015-09-01 05:53:3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位於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在發展過程中,鄞州面臨生態保護和産業轉型的壓力。如何既保護好生態環境,又保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在加快發展中實現民富區美?日前,《經濟日報》記者來到鄞州進行實地採訪調研。

  生態旅遊助力農民增收

  鄞州灣底村曾是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老百姓吃的是醬油湯、住的是老房子。60多歲的村民張開永告訴記者,“以前村裏窮,環境也差,附近村的姑娘嫌咱村窮,都不願意嫁過來。當時我家就幾間瓦房,颱風一來,就得跑出去躲災”。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灣底村開始走上了工業發展之路,村裏逐漸富裕起來。但進入新世紀之後,到底是該憑藉土地資源繼續大造廠房、大辦工廠,還是建設美麗鄉村、發展生態農業旅遊?

  “村裏決定結合實際情況,重點發展生態農業旅遊。”灣底股份經濟合作社董事長吳祖楣説。2004年,村裏組建了天宮莊園休閒旅遊有限公司,並舉辦了首屆桑果節。目前,村裏擁有西江古村、植物園、非遺博物館等多個特色旅遊項目,成功創建為全國生態村、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天宮莊園休閒旅遊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國成介紹,灣底村的生態農業旅遊,不僅是觀光,更是體驗,可以一年四季觀光、採摘水果。去年景區接待遊客46萬人次,營業收入達4000多萬元。“旅遊業已是我們灣底村發展最快的産業,營收年均增幅30%以上。”蔡國成説。

  灣底村黨支部書記許明君表示,灣底村的定位是打造“城市綠肺”,因此非常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早在2000年,村裏寧可投資200多萬元從長豐熱電廠鋪設管道,引進蒸汽來加工製造果汁、果酒,也不自建燒煤的鍋爐,雖然前者成本要高得多。“從2005年起,村裏陸續將鑄造廠、果汁果酒製造廠都搬遷出去,加大力度發展農、旅一體化。2008年村裏還投資400多萬元建設地源熱泵,給熱帶植物園供熱和村民冬季取暖,非常節能環保。”許明君説。

  如今的灣底村,道路兩旁綠樹成蔭,周圍民居錯落有致,田間大棚相連、桑樹成片,一派舒適富足景象。生態農業旅遊業的發展,有力促進了灣底村經濟水準的提升。去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億多元,農民每人平均收入達到3.1萬元。村民張開永高興地説,“我和老伴都已退休,現在又被村裏的農業發展公司返聘。我倆每年都有農村養老保險、返聘工資和年底村裏分紅,一年算下來收入可達8萬多元”。

  灣底村的變遷,正是近年鄞州悉心保護生態的一個縮影。鄞州堅持把“綠色崛起”作為第一路徑,推動生態建設的全民參與熱情,將保護“綠水青山”的理念,融入每一個鄞州人的日常生活中。鄞州區區長陳國軍説,“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要同步推進。這些年來,鄞州一方面大力保護生態環境,讓老百姓充分享受到‘生態紅利’;另一方面,好的生態又能轉化成‘亮點’和‘賣點’,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放大生態的經濟效益”。據了解,鄞州區旅遊總收入已從2003年的10.3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152.8億元,總量位居寧波市首位。

  産業升級呵護碧水藍天

  鄞州是浙江省工業強區,工業經濟佔到全區地區生産總值的60%,貢獻了50%以上的財政收入和就業崗位。其中又以鑄造、電鍍、紡織服裝等傳統産業為主,不少企業耗能高、污染重。鄞州認識到,要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下大力氣治污,從源頭上保護藍天碧水。由此,依靠科技推進轉型升級,讓企業向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節約型科技型企業轉變,成為鄞州的不二選擇。

  鄞州雲龍鎮是全國有名的鑄造之鄉。2008年以前,該鎮産業結構中,精密鑄造佔比超過50%。當時鎮裏空氣品質非常差,“白天煙囪林立,晚上煙霧繚繞”是這裡環境的寫照。時任雲龍鎮黨委書記的楊奇倫説,那時常常有老百姓拿著襯衫找他抱怨,曬在外面的衣服不到一小時就落滿了粉塵。前徐村村黨支部書記錢仁紅回憶説,自己家離村裏的寧波康發鑄造廠只隔三幢樓,在家掃地時經常能掃到金屬粉塵,魚缸裏的魚也經常死亡。

  為改變這一現狀,雲龍鎮一方面加大治污力度,先後將鑄造業煤爐改為電爐,再改為天然氣爐;另一方面,以壯士斷腕的氣魄,對鑄造廠實行關停轉改。歷時2年,全鎮關停了25家鑄造廠。

  華燊集團就是雲龍鎮産業轉型升級的一個代表。上世紀90年代初,華燊集團董事長王志通一口氣開辦了通達、偉榮等4家鑄造廠。在景氣度較高的2002年,僅偉榮一家企業年利潤就達到3000多萬元。但從2008年開始,鑄造行業盈利能力開始走下坡路。同時由於環境污染嚴重,老百姓對此意見頗大。

  “2008年,雲龍鎮開始整頓鑄造行業,政府鼓勵引導我們關停鑄造廠。作為浙江省鑄造行業協會副會長,我是第一批關的,4家我一口氣關了3家。”王志通説,同時他開始尋求轉型之路:一方面,投入幾千萬元,從國外引進先進的生産設備進行技術改造,使各項排放指標達到甚至超過行業標準。另一方面,2010年收購了浙江華健醫用工程有限公司,開始進入醫療器械行業,2年後又收購了另外兩家醫療行業的公司。“目前鑄造和醫療器械的營收在整個集團佔比各半,去年兩者營收都達到了4億多元。戴了20多年的‘污染大戶’帽子終於摘掉了。”

  與此同時,雲龍鎮下大力氣培育引導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目前,雲龍鎮已形成了精密鑄造、汽車配件、新興産業等三大産業,其中新興産業佔比達到67%,而傳統的精密鑄造業佔比已經不足20%。

  今天的雲龍鎮,天藍了,河流清澈了,空氣品質優良率從治理前的76.8%提高至目前的90.8%。

  雲龍是這樣,整個鄞州莫不如此。近年來,鄞州區從産業源頭切入,加快把生態建設與産業轉型緊密結合起來,先後整治提升鑄造企業,淘汰油脂化工小作坊、磚瓦窯,治理不銹鋼、印染、電鍍等行業,同時按照“5+5”産業體系進行戰略佈局,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環保科技、生物醫藥、鐳射光電等前瞻性朝陽産業,推進産業綠色化。

  培育生態建設自覺行動

  鄞州的生態保護存不存在困難?一位政府官員坦率地説,困難不但有,而且還不少:比如農村生活污水管道建設不到位、環境基礎設施欠賬多;再比如企業轉型升級難等。但是鄞州不畏懼這些困難,不回避這些問題。

  “要像愛護眼睛一樣地保護生態”、“生態是最寶貴的資源,生態是最貴重的財富”、“切實維護老百姓的生態權益”、“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中”……走在鄞州街頭,記者隨時可以看到這樣的宣傳語。

  陳國軍感慨地説,鄞州幹部群眾對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辯證關係的認識從來沒有今天這麼深刻。原以為,經濟進入新常態,企業經營普遍比較困難,治理污染、推進轉型的阻力一定很大、工作一定很難。但在推進過程中,沒想到大家的思想這麼統一,上上下下對高污染、高能耗、低産出的項目實行“一票否決”的決心這麼堅定。僅去年,鄞州就否決“兩高一低”項目336個,否決率達25%。

  陳國軍認為,在推進生態經濟化的過程中,鄞州最大的收穫不只是美麗的環境、可觀的效益,更重要的是讓老百姓深刻認識到生態文明是科學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是人人有責的社會工程,這充分激發了社會各界保護生態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理念賽金,這也許是鄞州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持之以恒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最具含金量的收穫。

  在鄞州,綠水青山金山銀山同生共長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讓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比翼齊飛,正成為鄞州人的自覺行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