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模式之變 定位之困 人才之缺

  • 發佈時間:2015-09-01 01:00:1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調研了解到,物業管理行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規模不斷壯大,行業發展本身及其環境已産生深刻變化。多位物業管理企業負責人表示,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物業管理行業正開始擺脫傳統經營模式,不斷轉型升級,由“物”向“人”拓展社區增值服務,然而仍面臨定位扭曲、稅負沉重、人才缺失等問題。

  傳統經營模式難以為繼

  近年來,服務成本的不斷攀升敲響了行業發展的警鐘。以2007年新《勞動合同法》出臺為分水嶺,隨著勞動者“五險一金”權利得到保護、最低基本工資不斷上調,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物業管理企業開始意識到,傳統經營模式已難以為繼。

  多位物管企業負責人表示,一直以來,物業管理屬於勞動密集型的微利行業,其中人工成本佔據了運營成本的60%至80%左右。隨著近年來人工成本的快速剛性上漲,物業管理企業的生存空間不斷擠壓。保利物業總經理黎家和説,保利管理面積6000多萬平方米,全年營業收入14億元,而利潤只有4000多萬元,利潤主要來自開發商讓利補助,而物業費僅夠支付基礎物業服務。

  在業界看來,應對人工成本不斷上升和物價上漲的有效對策不是縮編減員、降低服務標準,而是拓展傳統物業管理服務的界限,從對物業的管理延展至對物業所有人或使用人的服務,為社區住戶提供除基礎物業管理服務之外的社區增值服務。

  深圳彩生活服務集團總裁唐學斌認為,社區住戶需求是需要挖掘的,涉及電器修理、家政衛生、養老托幼、房屋租售、繳費理財等多方面。但物業管理企業不應走“全能選手”之路,而是利用現代資訊技術搭建社區服務平臺,整合多家服務供應商,通過流量變現分成獲取穩定收益,不僅可集中力量做好主業,也能緩解經營壓力,改善居住品質。

  稅負過重、稅基不合理問題突出

  多位物業管理企業負責人表示,隨著高新科技在現代物業建設中的大量應用,物業管理已不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清潔綠化、設備養護和安防服務,高科技管理技術逐步滲透到物業服務的方方面面。

  實際上,萬科物業通過網際網路技術的應用,已經收穫一定的經濟效益。萬科集團副總裁朱保全説,萬科物業通過“雲生活、社區一卡通、安防與停車管理、設施設備遠端管理、移動APP智慧之家”五大科技的運用,正在由物業管理專家向“房務管家、資産管家、生活管家”升級。

  “一開始大家都不太理解,認為物業管理公司就是受業主委託管理小區,為什麼要上市融資?融資又幹什麼?”深圳彩生活服務集團總裁唐學斌説。彩生活運營模式類似于基於社區客戶的“淘寶”,目前已經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可,融資就是為了解決企業技術開發的資金需求。

  上海同淶物業管理公司總經理翁國強認為,提升行業現代服務水準,繼續建立面向全行業的資訊化管理系統,可由行業主管部門牽頭,集中優勢企業資源打造一個集合物業服務、諮詢、仲介、商務、經營、資訊傳播等多種功能的資訊技術平臺,任何企業可以採取租賃方式“加盟”該系統,從而達到提升管理水準、拓展服務內容的目的。

  在向現代服務業轉變的過程中,物業服務行業仍面臨稅負過重、稅基不合理兩大問題。廣東粵華物業公司總經理李健輝説,營業稅、城建稅、教育附加費等稅費約佔整個營業收入的5.6%,相比同屬於服務型行業的交通運輸業、建築業、文化體育業等行業3%的稅率明顯偏高。在稅基方面,目前向物業企業徵收的營業稅,沒有扣除代業主支付的水、電、燃氣、保潔綠化等價款,存在重復徵稅。

  複合型人才缺口亟待填補

  業界普遍認為,管理規模的擴大和業主需求的提高,使得行業對懂經濟、會經營、善管理、知曉法律、具有創新開拓精神的複合型人才需求激增,人才匱乏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此外,一線員工流動率不斷走高,也是當前企業遇到的難題,高流失率不僅難以保障穩定的服務品質,更是對企業培訓成本的巨大浪費。

  萬科物業發展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向雲説,深圳部分物業服務企業提供的資料表明,基層員工平均離職率在50%左右,秩序維護員離職率有的高達80%。企業留不住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和業務熟練的操作人員,對保持和提升管理服務水準都帶來負面效應。

  “廣州物業管理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高中及以下學歷佔比超過60%,本科及以上學歷不到5%,近九成物業服務企業為三級資質,只能提供簡單的報修、保潔、綠化和秩序維護等基礎服務,不能適應智慧社區、低碳綠色新型城市化發展的需要。”李健輝説。

  上海上房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聖哲認為,物業服務企業不僅需要物業管理師領銜的駐場經理,也需要職業經理人構建的高管團隊,還需要數以千計的訓練有素的基層員工和眾多市場化、專業化程度高的供應商。

  針對人員流失率高的問題,廣州珠江物業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小鋼認為,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行業需檢討用人政策,更新人力觀念。

  多名物業企業負責人建議,面對物業服務行業轉型升級的需要,一方面企業可通過內部崗位培訓、傳幫帶等方式不斷提升關鍵崗位和一線員工的技術能力,另一方面國家應鼓勵大專院校和職業學校開設物業管理專業教育,推動“校企合作”,聯合辦學,培養既熟悉物業運營、又懂IT資訊技術的專業人才。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記者葉鋒、何豐倫、周強、梁冬、陳毓珊采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