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德國劇院如何念好生意經

  • 發佈時間:2015-09-01 01:00:1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劉精偉  責任編輯:羅伯特

  告別夏休期,法蘭克福新歌劇院將開啟2015/16演出季。對這個人口近70萬的歐洲交通樞紐和金融中心來説,一年一度的文化消費盛宴隨之而來。

  法蘭克福40%的人口來自170個國家和地區,滿足市民差異巨大的文化需求並非易事,在財政支援日益減少的背景下保持高水準、高效率的運營更是一門藝術,新歌劇院卻很好地實現了上述雙重目標。從全國範圍看,還有很多德國劇院在良性的軌道上前行。

  德國有100多家“州立劇院”,很多市還有自己的“市立劇院”,絕大多數都要靠財政補貼和自主經營兩種方式維持運營。

  從國家一級的聯邦財政,到州財政,再到市財政,德國各級政府都對高雅藝術提供資金支援,有的劇院每年經費超過一半來自政府補貼。比如,柏林喜劇院、德意志國家歌劇院拿到的財政補貼佔其營收的70%以上。當然,獲得政府資金支援的劇院要對應地提供免費參觀、免費觀演、免費承辦活動等公益服務。比如柏林喜劇院,每年要承接350場工作坊活動,接待4000名學生進行參觀等。

  對德國大大小小的劇院來説,自主經營同樣重要。在他們看來,德國消費者的錢容易掙又不容易掙。容易掙,是因為德國居民偏愛戲劇,也舍得花錢。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近年來德國家庭為文化休閒的支出基本維持在每個月230至245歐元,約佔整個家庭消費支出的11%。不容易掙,一是因為競爭激烈,二是因為德國觀眾欣賞水準高。因此,每個劇院都要精挑細選劇目,合理安排節目檔期,利用各種行銷手段吸引觀眾。

  就拿法蘭克福新歌劇院來説,在網路上被德國人評為“德國甚至是歐洲最好的歌劇院”,靠的就是藝術稟賦與市場頭腦的完美結合。在院長貝恩德·勒貝的帶領下,法蘭克福新歌劇院于2003年首次獲得“德國年度劇院”稱號,至今風頭不減。在德國聯邦與州政府削減文化支出的背景下,勒貝堅持不削減演齣劇目和場次,反而致力於提高演出品質和經營效率,其中最重要的舉措是“轉企改制”,由原來的“市有”轉為有限公司。同時,勒貝的藝術策略與品位也為人稱道,並且非常注重面向公眾,特別是針對兒童青少年的藝術普及。在上述努力下,法蘭克福新歌劇院的上座率在2014/15演出季達到了82%,與此前一年持平,比10年前高出10個百分點。

  總之,德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國度,德國人嚴謹、務實、高效的性格特徵,在文化産業領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是他們運營劇院的先天優勢。

  從後天因素主導的經營環節來看,德國劇院還有三點值得借鑒:首先,科學的組織構架是劇院有效運作的重要基礎;其次,準確地對劇院進行功能定位、藝術定位、經營定位、效益定位、目標定位,是劇院持續發展的決定因素;再次,在準確定位的基礎上,實施高效的運營管理模式是劇院良性經營的基本要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