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發改委:構建五大機制解決資源型城市發展

  • 發佈時間:2015-08-31 11:3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8月31日電 發改委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司司長周建平今日透露,下一步對資源型城市要著重構建五大機制,包括資源有序開發機制、資源開採價格形成機制、資源開採生態修復機制、利益分享機制、接續替代産業發展機制。

  國家發展改革委今日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工作,發改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李樸民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司司長周建平出席發佈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周建平表示,資源枯竭城市在過去歷史上作出很大貢獻,隨著資源逐步枯竭,陷 入一種困境。為解決這種困境,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司從2007年開始和財政部、國土部一起,分三批界定69個資源枯竭城市,有一套完整科學的界定標準,從它的資源保有量、年開採量、從業人數,從業人數佔整個城市的人口比重,還包括産值等一套標準,定了69家。為解決他們的困難,國家加大了支援力度。這幾年每年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的方式支援他們的發展,從2007年開始到現在,一共安排了987億轉移支付,光東北就拿到300多億。

  周建平指出,作為資源枯竭城市,碰到的問題和獨立工礦區有一點類似的地方,在當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出現的問題主要歸納有幾點。

  第一是發展的波動性比較大。以煤炭為例,今年價格5500大卡的煤上個月降到370多,接近400元一噸。但5500大卡的煤如果在五年前是賣到900多、1000塊錢一噸。還有石油,前期緊張的時候都賣到130多美元一桶,現在降到40多一桶。所以,量價齊跌的情況對一些資源枯竭城市發展造成了致命的傷害。在産能、産出方式、生産效率都不變的情況下,産值凈少了一半,這一半幾乎都是消耗它的利潤,所以他們進入了非常困難的境地。

  第二是接續替代産業的問題。好的時候大家都拼命發展,資源枯竭價格變化以後陷入困境,接續替代産業發展不是太好,特別是接續替代産業裏的産業鏈太短,如何拓寬和延長産業鏈,就是提高資源型城市的産品的附加值和含量的問題。

  第三是民生的問題。資源型城市經濟增速一下來,企業礦區的收益一下來,地方財政稅收就下來了。但是民生的支出是剛性的,這裡面收支矛盾比較大。矛盾一大,支援民生發展就有困難。有些國家安排的項目,需要有配套資金,這方面就出不了。

  第四是生態方面。因為開採造成的尾礦,包括堆的一些矸石山,包括地下水的污染和塌陷問題等等,這方面的問題比較多。

  周建平介紹,2013年國務院印發了《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規劃是根據城市的資源稟賦不同,一共界定了全國262個資源型城市,分成成長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成長型就相當於二十來歲出頭,都是朝氣蓬勃的;成熟型,就是基本上到了50、60歲;再就是老年了。再生型等於是改造以後再發展,提出了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

  周建平指出,除了針對這四類城市提出不同的發展路徑和目標以外,總體來説下一步對資源型城市來講要著重構建五大機制:第一是資源有序開發的機制,不能像現在無序開發。二是形成資源開採的價格形成機制,資源開採要和它的市場稀缺度、開採的成本,包括治理污染的成本掛鉤。三是要形成資源開採生態修復機制。設想在開採過程當中,在每噸裏提取一定的資金作為生態修復的費用。四是構建利益分享機制。特別是像一些大的煤礦,都是央企在開採,開採之後就有利益如何分配和共用,包括稅收等問題。第五是接續替代産業的發展機制。好的時候,成長期成熟型的資源枯竭城市。

  “為了落實五大機制和前面的設想,我們從今年開始著手研究,要選擇一些城市或者省市來開展可持續發展的試點,來探索解決前面出現的這些問題。”周建平介紹。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