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穩增長的實招、硬招和新招

  • 發佈時間:2015-08-28 05:52:3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陸續出臺了多項穩增長的政策措施,實現了經濟發展緩中趨穩、穩中向好。

  《經濟日報》記者梳理了今年以來關於穩增長的一系列政策舉措,這些舉措既利當前又利長遠,旨在保持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綜合平衡,努力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

  宏觀調控精準發力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實施定向調控,更加精準地激活力、補短板、強實體,是我國宏觀調控思路的重要創新,既確保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又有效提升經濟發展的品質和效益。

  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發力,通過擴大財政赤字、實施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擴大公共支出等措施,更加精準有效地實施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有力促進了穩增長、調結構。

  今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部署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加強統籌使用,國務院印發《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方案》,提出了包括推進項目資金統籌使用、重點科目資金統籌使用、部門資金統籌使用等10條重要措施。

  大力推進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加強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支援。失業保險費率統一降至2%,每年能減輕企業和員工負擔400多億元。降低工傷和生育保險費率,預期每年能給企業減負約270億元。8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決定,擴大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的小微企業範圍,延長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免征增值稅、營業稅的優惠政策執行期限,預計減稅規模達千億元。

  大力推行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動員社會資本投入到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農業等公共服務領域,打造經濟新增長點。去年底財政部確定的首批總投資1800億元的30個PPP示範項目,在今年得以深入推進。

  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搭配使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增加流動性供給。今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提及更好發揮金融支援實體經濟作用,包括將消費金融公司試點擴至全國、確定設立中國保險投資基金、部署加快融資擔保行業改革發展、加快融資租賃和金融租賃行業發展等。自去年11月以來,人民銀行5次降息、4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並利用其他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利率下降,有效降低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要想實現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準的“雙目標”,必須深刻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塑競爭新優勢,培育發展新動力。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對於穩增長意義重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中國製造2025”計劃。5月19日,國務院發佈的《中國製造2025》提出,力爭通過三個十年的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引領世界製造業發展的製造強國,這份文件正是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

  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聚焦“中國製造”。3月25日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製造2025”,實現製造業升級;5月6日會議部署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以擴大開放促發展升級;6月17日會議進一步強調要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

  與“中國製造2025”遙相呼應的另一個熱詞“網際網路+”,則為穩增長帶來了遼闊的想像空間和巨大的發展空間。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

  7月初,《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發佈,這是推動網際網路由消費領域向生産領域拓展,構築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的重要舉措。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多次對保障支撐“網際網路+”計劃進行了週密部署。例如,5月13日會議確定加快建設高速寬頻網路促進提速降費的措施;6月24日會議部署推進“網際網路+”行動,促進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

  發動經濟增長新引擎

  創新是經濟增長的引擎。今年以來,創新創業迎來了真正的“高光時刻”。截至目前,今年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至少有10次以上就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出部署。有利於創新創業的政策也在不斷出臺: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支援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政策措施;3月《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出臺;6月《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發佈……

  統計數據也説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深入人心。今年上半年,全國新登記企業200.1萬戶,增長19.4%,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超過1.1萬戶。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2.64億人,比2014年同期增加約2800萬人,增長11.6%,其中許多都是創業大軍的新成員。

  “雙創”主體不斷擴大。6月1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支援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統計表明,我國農民工總量2014年已達到2.74億,每年還會新增600多萬農村剩餘勞動力。鼓勵他們返鄉創業,不僅能幫他們解決就業、提高收入,也能帶動東西部産業轉移,推動中西部城鎮化,實現雙創引擎遍地開花。

  同時,國家新興産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也在全力助推創業創新和産業升級。基金的設立體現了政府創新思路:把幾項戰略性産業基金、財政專項等“碎錢”、“零錢”合併起來盤活使用,從而更好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更大力度支援科技創新型企業,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從人力到物力,從資源到資金,毫無疑問,一系列政策舉措將為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留出更多成長空間。

  以改善民生促投資發展

  改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民生工程體量大、帶動性強,也是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兩者相互促進,正在不斷助力經濟增長。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將在能源、交通、水利、環保、市政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開展特許經營,將有效擴大民間投資領域,激發社會活力,增加公共産品和服務供給,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成經濟發展“雙引擎”。

  關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一系列政策正是當下民生促發展的一個縮影。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0年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地下綜合管廊將建成並投入運營,以解決反覆開挖地面的“馬路拉鏈”問題。不久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決定,進一步加強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使城市基礎設施更加完備,佈局合理、運作安全、服務便捷。

  事實上,創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舉措不僅可以用好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滿足民生之需,還可以有效帶動投資、增加公共産品供給,提升新型城鎮化發展品質,進而打造經濟發展新動力,同時帶動相關産業發展。

  與此同時,今年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利好正在通過調整結構、盤活存量,增加中央投資,重點投向農村電網升級改造、糧食倉儲設施、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城區老工業區和獨立工礦區改造搬遷等重點民生項目傾斜,不斷激發社會投資的活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