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囊分析共建一帶一路:合作邁向新繁榮
- 發佈時間:2015-08-26 10:2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香港8月25日電(記者 趙建華)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25日在香港分析指,共建“一帶一路”是歷史給予的啟示,是客觀現實和人類永續發展的需要。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25日在港舉辦“一帶一路”香港機遇論壇,應邀赴港的李偉在演講時表示,後金融危機時代,國際合作的必要性不是在減弱而是在增強,合作的機會不是在減少而是在增加,共建“一帶一路”正是因應這一趨勢提出來的戰略構想。
李偉説,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世界經濟一直起伏震蕩、陰霾難散。最近,國際資本市場出現的震蕩,説明本輪金融危機遠未過去。期間,不少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種潛在矛盾趨於表面化,有的還呈現出尖銳化態勢。世界經濟仍在坎坷復蘇的道路上艱難跋涉。
李偉強調,面對危機,只有真誠合作,攜手努力,進一步開放而不是封閉各自的市場,才能擺脫困境,邁入新的天地。國際合作需要新的思路,需要開拓更為廣闊的新領域。共建“一帶一路”正是適應了這一需要,並提供了極大可能。
李偉説,在危機面前,採取各掃門前雪甚至以鄰為壑的保護主義政策,不僅無助於走出危機,而且可能加重危機甚至釀就新的危機。共建“一帶一路”是歷史給予的啟示,是客觀現實和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需要。
李偉表示,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化深入,國際生産網路逐步形成産業間分工、産業內分工和産業鏈分工並存的格局。目前,各國之間的經濟融合度和依存度以及投資貿易聯繫的廣度和深度,都超過人類歷史發展的任何時期。各經濟體休戚相關、榮損與共。冷戰思維的方式和貿易保護主義,都是各國難以承受之重。
他以中國與美國、歐盟、東盟、南韓、日本之間的貿易數據為例説,雙邊貿易對任何一方甚至對世界都至關重要,只能上升不能下降,這是共同的利益所在。
李偉強調,當今世界,以合作求互利、求共贏、求發展,是邁向新一輪繁榮的需要。世界經濟開始新一輪經濟格局和産業分工歷史性大調整,發展的新領域不斷涌現。只有通過加強政策溝通,開展更為廣泛、深度的合作,消除制約發展的各種障礙,世界經濟才能以較小成本,較快地走向新的繁榮。
李偉指,國際金融危機後,各經濟體根據自身處境和利益,採取了一些措施。其中,有的做法並不符合國際合作發展的大趨勢和互利共贏的原則。這種情況如果不加以改變,這種趨勢如果不加以扭轉,世界經濟要走出當前的困境,恐怕艱難,且不無再次陷入泥淖之中的可能。在此歷史背景下,中國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這將為各國展開更加密切有效的合作,拓展更為寬廣的空間,也將為各國通過合作實現新的發展創造更為現實和實效的機遇。
李偉還強調,共建“一帶一路”,尋求各國利益的最大公約數,不等於不注重各國的核心利益訴求。共建“一帶一路”,應不斷培育絕大多數相關國家認同、遵循的發展理念。
論壇上,談及香港特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時,李偉表示,共建“一帶一路”的前期,更需要全方位、多層次的溝通交流,更需要牽線搭橋。作為聯繫內地與世界的橋梁,香港應發揮其獨特優勢和特殊作用。共建“一帶一路”將為香港注入新的活力、拓展發展空間。
同一論壇上,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佟曉玲表示,服務、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香港可以發揮獨特重要作用。香港具有“一國”、“兩制”的雙重優勢,還具有專業、區位、人才和人文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