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困境中發力 逆勢中成長

  • 發佈時間:2015-08-26 06:28:2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受全球航運市場低迷影響,我國船舶企業交船難、盈利難等問題突出。但船舶業逆勢發力,釋放出骨幹企業逆勢成長、高端設計能力穩步增強、製造模式走向智慧化等積極信號。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初步實現由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的轉變

  在交付國內最大集裝箱船“達飛·瓦斯科·達伽馬”號後不久,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日前在超大型集裝箱船製造領域又添佳績:與中海集裝箱運輸股份公司簽下8艘集裝箱船大單,造價共計57億元。

  上半年,在外部市場艱難的環境下,我國造船業完工185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3%。但受全球航運市場低迷、油價持續下跌的影響,新承接船舶訂單大幅下降,海洋工程裝備市場明顯萎縮,企業交船難、盈利難等問題突出。

  “在新船需求大幅下跌的形勢下,國家密集出臺系列産業政策支援造船業發展,船舶工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綜合競爭優勢逆勢提升,經受住了各種困難和考驗。”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到2020年,我國要初步實現由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的轉變。

  骨幹企業逆勢發力

  今年以來,我國船舶業面臨著更為嚴峻的市場考驗。據統計,上半年,我國承接新船訂單1119萬載重噸,同比下降72.6%。“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新船承接量的國際市場份額首次出現下降。”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金鵬説。

  事實上,整個國際航運市場上半年都很低迷,全球新船成交同比下降超過一半。但我國骨幹造船企業在逆境中盡顯優勢,順利交船,並大力開發新船型,搶佔國際市場訂單,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得先機。

  我國船舶産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産業組織優化初見成效。據統計,上半年全國造船完工量排名前10位的企業,佔全國比重的57.5%,比2014年底提高了6.9個百分點;新承接船舶訂單排名前10位的企業,佔全國比重的75.4%,比2014年底提高近20%,形成了一批國際競爭力較強的海洋工程裝備骨幹企業。

  同時,從船舶配套設備裝船能力來看,我國已能滿足散貨船、油船和集裝箱船80%以上的配套設備裝船需求。近年來,骨幹船舶配套企業加大科技研發,加強産品研製和市場拓展,自主品牌配套産品取得突破,船舶配套能力顯著提升。

  “目前,國際船市仍處於産業調整週期的低位,消化過剩運力還需要一段時間。”張相木表示,未來船舶業需求結構將出現明顯變化,散貨船等常規船型需求乏力,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將成為未來市場需求的熱點。

  高端設計能力增強

  6月底,由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設計、中航鼎衡造船公司承建的37000噸瀝青船順利下水。這是全球最大的獨立貨罐型瀝青船,標誌著我國在特種液貨船設計領域達到了全球領先水準。

  張相木指出,高技術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是船舶業價值鏈的高端,也是我國船舶工業未來發展的重點。可喜的是,目前我國船舶業高端産品設計、建造能力顯著增強,産品轉型成效顯著。

  世界造船業的主要力量仍將是中國、南韓和日本,而高端設計和技術創新無疑是未來競爭的關鍵要素。“到2025年,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建造的主要海洋工程裝備、高技術船舶的國際市場份額要分別達到40%和50%,部分領域設計製造技術要達到國際領先。”張相木説。

  製造模式走向智慧化

  在江蘇南通中遠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船體車間,機器人不停地揮舞著手臂,四濺的火花下,鋼材被切割成各種形狀,並自動分類擺好。據了解,該公司的大部分車間已實現自動化操作,鋼板反覆利用率超過95%,自動化生産線讓相應工序的生産效率提高了約七成。

  “船舶製造正朝著設計智慧化、産品智慧化、管理精細化和資訊整合化等方向發展。”張相木表示,世界造船強國已經提出打造智慧船廠的目標,“中國製造2025”也提出,要順應世界造船競爭和船舶科技發展的新趨勢,以推進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製造為突破口,不斷提高船舶業發展的層次、品質和效益。

  “另一方面,我國勞動用工成本剛性上升,與日韓相比,優勢逐漸消失,也倒逼我國船舶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智慧製造。”金鵬説。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郭大成表示,智慧化製造對我國船舶工業具有戰略意義,船舶工業要加強對智慧製造技術的研究,加快推進船舶建造智慧化進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