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船舶業“十三五”前期稿完成 重點扶持高端海工裝備

  • 發佈時間:2015-06-19 19:4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證報記者從第五屆中國海洋工程國際研討會上獲悉,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牽頭編制的船舶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前期研究思路初稿已經完成,提出到2020年高技術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及關鍵配套設備製造能力明顯增強,進入世界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先進國家行列,成為世界上主要的配套設備製造國。此外,規劃有望以船舶工業對接《中國製造2025》的專項規劃形式出臺,重點扶持高端海工裝備。

  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聶麗娟介紹,行業協會受相關部門委託,組織專家開展了中國船舶工業“十三五”規劃編制的前期研究工作,提出了初步發展思路和目標及相關政策建議。

  “由於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被《中國製造2025》列為十大重點之一,規劃將突出高端海工裝備的地位,加強扶持。”她告訴上證報記者,推動船舶兼併重組、創新製造,高技術船舶走出去,如船舶出口信貸扶持將是政策重點。

  上證報記者了解到,在《中國製造2025》定調未來十年製造業發展後,船舶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最終可能會以貫徹實施《中國製造2025》的專項規劃形式出臺。

  “考慮總裝建造能力、平臺設計核心技術、關鍵部件的核心裝備三大標準,中國海工建造能力處於第二、第三梯隊之間,關鍵部件的核心裝備還沒形成品牌化、規模化,尚未被國際主流接受,跟先進國家差距仍然很大。”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公司研發設計經理李磊説,為了實現上述目標,中國企業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海工裝備訂單總金額142億美元,佔全球40. 3%,市場份額為全球第一,以鑽井裝備和海工船為主,生産儲運裝備仍低於南韓、新加坡,海工船2014年新接訂單前十的九家為中國企業。然而,今年,1-4月中國市場份額下降到全球第三,全球競爭仍然激烈。

  “十三五”規劃前期稿也直陳我國船舶工業發展仍然存在以下問題:結構性産能過剩突出,行業集中度不高,低端産能過剩,高端産能不足;産業綜合技術實力待提升;船舶配套産業發展仍然滯後;管理水準差距較大,生産效率亟待提高。

  因此,“十三五”規劃前期稿提出,下一步,我國船舶工業將加快轉型升級、創新和資訊化,綠色發展。具體目標有造船産量佔全球份額40%以上,力爭達到50%;高技術船舶、海工裝備核心技術主要産品國際市場佔有率達到30%以上,海洋油氣開發裝備關鍵系統和設備本土化率達30%以上。

  重點任務包括化解造船産能過剩、推進行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鼓勵軍工企業生産民用基礎設施和“民參軍”;支援企業資訊化建設,打造智慧船廠;加強配套設備自主化建設能力;推進行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擴大對外合作和開發等。(姜隅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