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雙降組合出擊調整改革並舉

  • 發佈時間:2015-08-26 00:00: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  王  觀  責任編輯:羅伯特

  8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公佈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這也是繼6月27日央行宣佈“定向降準+降息”舉措之後,又一次降準、降息組合出擊,並且此次降準是普降與定向相結合。

  為何採取“雙降”?

  “我國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是保持幣值穩定,以此促進經濟增長。”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陸磊認為,對稱性下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有助於切實降低實體經濟運作成本,0.5個百分點的普降以及額外0.5個百分點定向降低縣域和消費金融組織等中小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有利於在總量上增強存款類金融機構支援實體經濟的能力,在結構上進一步體現了支農、支小、擴內需的政策意圖。

  同時,此次貨幣政策調整與金融改革並舉,降息同步放開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上限,標誌著貨幣政策從數量型為主轉向價格型為主又邁出關鍵性步伐。

  “此次‘雙降’體現出了政策調整的連續性。”陸磊表示,今年早些時候的降準在供給端增強了銀行的放貸意願;降息則引導市場利率持續下行,在需求端提振了經濟主體的貸款意願。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貨幣政策靈活性要求很高,此次降準降息組合出擊,主要是一種逆週期調節的舉措,有利於進一步促進經濟健康發展,促進金融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穩定經濟增長。

  為何選在此時?

  為何選在此時推出“雙降”?陸磊認為,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和金融市場流動性狀況是政策調整的主要觸發因素。

  一方面,國際經濟低迷促使我國以擴內需作為主攻方向恰逢其時。“可以説,我們到了以降息促使企業財務成本進一步降低、以降準促使金融機構具有更充分的金融資源調配能力、以定向降準推動金融機構支援消費的時間窗口。”

  另一方面,利率與匯率政策配合恰逢其時。近期央行對人民幣兌主要貨幣中間價報價機制進一步完善,勢必對金融體系本外幣流動性構成結構性影響,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實際上為金融體系注入了無期限流動性,可以有效增強金融機構針對貨幣市場波動實施流動性管理的能力。

  連平表示,近期外匯佔款明顯減少、出現負值,説明市場需要在基礎貨幣投放方面加大力度,增加新的渠道,“在這種情況下,適度地下調存款準備金以保證市場流動性寬鬆是有必要的。”

  雖然去年以來融資成本明顯回落,但是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是負值的狀況依然比較明顯,説明實際利率水準並沒有下降,“需要進一步通過基準利率下調來推動融資成本下降,為各類經濟體創造更為寬鬆的金融環境。”連平説。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認為,為了進一步鞏固前期穩增長措施的成果,有效降低融資成本,保持合理的流動性,幫助穩定國內外市場預期,有必要再次降息降準,這也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作用。

  未來政策咋調整?

  關於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此次央行宣佈放開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動上限,活期存款以及一年期以下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動上限不變。

  “從目前的宏觀環境和過去幾次市場對利率上限調整的反應來看,我國放開一年期及以下存款利率上限的條件基本成熟。”馬駿認為,利率市場化的深化,有助於讓市場機制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併為向新的貨幣政策框架轉型提供條件。未來,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將更多著眼于強化商業銀行的市場化定價機制,培育市場可接受的基準利率,疏通利率傳導機制。

  關於未來貨幣政策走向,馬駿認為這次降息降準,並不代表貨幣政策的轉向。我國貨幣政策的基調仍然是穩健和中性的。從調控實體經濟的角度來看,降息降準的目的是在通脹形勢和流動性創造機制變化的背景下,維持合理的實際利率和支援適度的貨幣信貸增速。

  長遠來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助理丁志傑認為,隨著經濟形勢變化,未來應進一步發揮利率價格調控的作用。同時,在中國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的過程中,降準可能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降準有效帶動市場利率的下降,進而配合降息將是貨幣政策操作的主要組合。

  連平表示,此次降息後,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已經下降到歷史低水準,今後是否會調整則主要看資本流動情況。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26日02 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