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貨幣政策:可將存準率降至15% 利率降至3%
- 發佈時間:2015-03-31 07:29:18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責任編輯:張明江
專訪鄭新立等多位專家:
【宏觀·政策】2015年穩健的貨幣政策工具將靈活出手
降準、降息或成“新常態”;貸款基準利率可從5.35%降至3%
新常態下,貨幣政策將何去何從?
中國經濟在下行壓力中度過2014年。在2014年M2(廣義貨幣)增速放緩、存款增速下滑等各項金融指標不利的情況下,2015年的貨幣政策也在適應“新常態”的過程中,帶來了新元素: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提到M2的增長速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12%左右”。
M2是觀察貨幣政策鬆緊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央行發佈報告顯示,2014年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長12.2%,這一增速明顯低於市場預期;但與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13%左右”較為接近。
也因如此,3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答記者問時表示:“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增長仍舊是適度的,所以並沒有改變穩健的貨幣政策狀況。”
但市場有疑惑:近來,央行在靈活運用很多貨幣政策工具,不僅有降息、降準,甚至還有中期借貸便利等新的貨幣政策工具。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什麼央行還堅持説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沒有發生變化?
在3月22日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上,周小川解釋稱,中國前一段時間出臺了一些新的流動性管理以及信貸總量管理的工具,央行在嘗試,同時也在引進國際上一些成功的做法,使流動性管理工具多元化。“當然有的人就會問,是不是這就意味著是一種比較寬鬆的貨幣政策?”周小川説,“我認為我們仍舊選擇是穩健的貨幣政策。”
周小川繼續解釋稱,新常態下的穩健的貨幣政策,就是貨幣政策一方面要支援經濟增長,考慮經濟增長的新特點;同時,也要促進結構改革,如果太過寬鬆的話,對於結構改革也許是不利的。
新常態下,貨幣政策將何去何從?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下,降準或降息的概率會有多高?《中國經濟週刊》採訪諸多專家試圖尋找答案。
2015年貨幣政策操作方法和力度與2014年有較大差異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
這個提法,從字面上看,跟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法基本一致,區別不大。不僅這兩年,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提出穩健貨幣政策以來,無論是在經濟的上行週期,還是下行週期中,“穩健貨幣政策”的提法幾乎沒什麼變化。
第一創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研究室主任彭興韻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所謂“穩健的貨幣政策”,是貨幣政策操作的一個基本原則,主要是為了避免貨幣政策對市場經濟實現均衡造成明顯不利影響。因此,雖然這兩年提法基本一致,但貨幣政策的操作會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調整。
彭興韻介紹,最明顯的變化是,2014年上半年,央行貨幣政策幾乎沒有做出明顯的調整;但在2014年下半年,政府格外注重預調微調,注重定向調控,貨幣政策也並未採取全面寬鬆的操作,僅在2014年11月降息——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0.4個百分點;下調存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
2015年開年以來,多項經濟指標仍在繼續下降。3月12日,國家統計局發佈,受製造業産能過剩和房地産市場調整影響,2015年1—2月份,我國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3.9%,增速比去年全年平均增速回落1.8個百分點。
與歷史數據相比,1—2月份的投資增長率下降到了21世紀以來的最低水準,甚至低於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的水準。此外,工業增加值下降至7%以下,房地産庫存仍在上升,去庫存化的壓力依然比較大。
“短期經濟增速下行的壓力確實不容忽視。”彭興韻告訴《中國經濟週刊》,雖然政府把2015年經濟增長率預期目標從之前的7.5%下調至7%左右,同時2014年實際的增長率為7.4%,但這並不意味著,離開了政府的宏觀調控,2015年的經濟增速就肯定會高於7%。
這也就意味著,為了實現穩增長的目的,2015年存在繼續放鬆貨幣、降準和降息的操作空間。
相比2014年,2015年“穩健”的貨幣政策確實激進了一些。典型的是,在今年2月份的一個月之內,央行既降低了法定存準率,又降低了存貸款基準利率。
央行于2月5日開始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次操作是繼2012年降準後,央行首次全面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春節假期剛結束尚不足一週, 2月28日,央行又宣佈降息0.25個百分點。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逼近10年來最低水準。
同樣是穩健的貨幣政策,2015年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操作方法和力度,都與2014年有較大的差異。
專家建議:可將存準率降至15% 利率降至3%
在國內外經濟形勢愈加複雜多變之際,2015年成為穩增長調結構的緊要之年。而隨著穩增長的要求上升,貨幣政策該怎麼調?
“根據目前的經濟運作來看,我認為,2015年2~3次降準可能是比較合適的,這樣比較符合‘鬆緊適度貨幣政策’的要求。”彭興韻認為,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既是穩增長的要求,也是完善貨幣調控手段和機制的要求,是一個長期趨勢。事實上,中國現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全球最高,已是業內皆知。在國外,包括加拿大、英國等在內的許多國家甚至放棄了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或者實行零法定存款準備金。
如果降準,中國的存款準備金率降到多少比較合適?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有自己的看法,他向《中國經濟週刊》表示,目前,我國的存款準備金率太高,可以分7~8次、一次降低0.5個百分點,降到15%左右,“爭取把存款準備金率降下來。這樣可以釋放一大批存款,讓它進入到重點領域。現在凍結20%的銀行存款不讓貸款,很可惜的。”
除了存款準備金,對於當前的利率,接受採訪的專家們認為也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
專家介紹,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中國曾不斷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來應對當時的通貨緊縮。到2002年2月,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降到了1.98%的低值,相同期限的貸款基準利率則下降到了5.49%。而彼時,除了CPI仍處於輕微的負增長,經濟增長率已從1998年第二季度的7%恢復到了2001年第四季度的8.6%。
雖然現在的具體經濟指標與那時略有差異,但就基本情形而言,當下“穩增長”對下調利率的要求更為迫切。
“由於中國現在資本存量遠遠高於亞洲金融危機時的水準,在資本的邊際回報率已有所下降的情況下,中性貨幣政策要求中國的貨幣利率應當相應地下降。比較起來,從較短的時期來看,中國存貸款基準利率仍有1至2次的下調空間。”彭興韻説。
如果降息,存貸款利率降到多少比較合理?
目前,我國一年期的貸款基準利率是5.35%,在全世界最高;而美元的一年期貸款利率只有2.5%,德國不到3%,日本是1%,為此,鄭新立借《中國經濟週刊》建言,“我國一年期的貸款基準利率還要降,但要逐步地降,不能一下子降太多,降到3%比較合理。”
其實,在央行2014年11月及2015年2月最近兩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後,市場做出一些積極的反應:債券市場的收益率不僅沒降,反而在一段時間裏有所上升,以至於市場上調侃説“有一種降息叫一降就漲”。
債券市場的收益率反映的是資金供需雙方在市場上博弈後的利率,在彭興韻看來,這意味著單純下調基準利率,對於降低融資成本並不明顯。
“這表明,在利率市場化程度已相當高、融資結構多元化的當下,單純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對降低融資成本和提振經濟的邊際影響在下降。”彭興韻説,要想讓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對穩增長的積極作用更加凸顯,央行應該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引導某種金融市場利率下行,比如銀行間債券回購利率。要推進利率市場化,健全央行的利率調控框架。“這是2015年穩健貨幣政策需要認真考慮的事了。”
但是,如果2015年連續降準和降息,這是否意味著中國貨幣政策開始向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方向發展?
“貨幣政策松或緊,並不是對穩健貨幣政策的否定,它只是穩健貨幣政策的兩種不同狀態而已。如果貨幣政策操作後,市場流動性明顯改善和增多、融資上升,企業可以更容易更便宜地獲得資金,市場利率明顯下降,我們可以説貨幣政策在朝寬鬆方向發展。”彭興韻説。
鄭新立解釋説:“就是因為實行了寬鬆的貨幣政策。企業有錢了可以去增加投資;老百姓有錢了可以去增加消費,整個經濟活躍了,經濟就回升了。目前我國面臨通貨緊縮,所以也需要實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出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適度的貨幣政策,後面又加了一句話,‘靈活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
更何況,政府一直強調要解決融資難、融資貴,“這本身就要求貨幣政策要適當地放鬆。”彭興韻分析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