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政府App運營不能“只要面子,不要裏子”

  • 發佈時間:2015-08-26 03:31:5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何勇海

  App的學名叫做智慧手機第三方應用程式,通俗來講就是指我們老百姓口中所説的“手機應用軟體”。如今,政府部門開發手機App客戶端成為一種時代潮流,這大大方便了老百姓獲取最新政策資訊,甚至可以實現部分業務的手機辦理。這對於政府轉變職能、貼近群眾、服務群眾、推廣形象大有裨益。

  然而,據一些市民反映,一些政府App更新不及時,而且這個問題長期存在,一直得不到解決。

  政府部門開發手機App客戶端,出現了一種你追我趕的態勢,某個部門不競相追逐這個“武器”,好像就不夠現代,不夠智慧,不夠時髦。但政府只開發,不運營和更新資訊,使得多數政府App成為名不副實的“僵屍App”,説好的“以App轉變職能、服務公眾、推廣形象”,被相關部門拋到哪兒去了?

  政府App只開發,久不更新,實際上便是不運營。在這個資訊技術越來越發達、移動終端越來越普及的時代,政府App滿足了資訊共用的民生訴求,讓老百姓動動手指頭,就能了解到政策法規、政務事項、便民資訊等,甚至可實現一些民生小事的辦理,也可上達民意。當它只開發、不運營,無疑成為了一個擺設,服務公眾從何談起?

  政府App只開發、不運營,也是對公共財政的無形消耗。開發政府App顯然需要花費公共財政,公共財政來源於廣大納稅人,花的也就是納稅人的錢。有的政府App以資訊發佈為主,為非商業産品,因此多為一次性開發,成本可能不大。但有些政府App,據説一次性投入的開發經費就約有數十萬元,未來每年大概還要投入數額不小的經費用作更新維護,這樣一筆錢不應就這樣打水漂。

  那麼,政府App為何會淪為擺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開發App的初衷,不是將其真正當作行政效能的網路化延伸,提供便民利民服務;而是將其當作徒有其表的政績應景,或當作裝點城市智慧化、部門現代化的技術道具,追求“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研發上線之後,則對維護營運不管不顧,成為繼“僵屍官網”後又一“僵屍政績”。這是一種典型的只要“面子”、不要“裏子”的心態。

  殊不知這樣做,不僅沒讓政府App達到轉變職能、服務公眾的初衷,反而因不能與公眾高效互動而嚴重損害政府公信力。故而必須強調:政府部門開發App不要有趕時髦的心態,應考慮老百姓需不需要、成本壓力大不大、社會效益好不好。更應考慮能否形成持續、長效的維護更新機制,若覺得自身無法良性運營,可委託企事業單位來做,若百姓不太需要,應把公共資金投到公眾受益面更大的項目。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