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6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英媒:中國不再充當減震器為世界經濟遮風擋雨

  • 發佈時間:2015-08-23 09:06: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英國《金融時報》8月19日文章,原題:中國不再為世界經濟遮風擋雨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在拉動全球經濟增長方面,有一個國家“挑起的重擔”超過了其他任何一國。這個國家就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最具説服力的證據,來自中國的國際收支狀況。2007年,中國的經常賬戶盈餘相當於國內生産總值(GDP)的10.1%。去年,這個比例下降到只有2.1%。

  出現這一變化有兩個主要原因:首先,鋻於出口增長疲弱,中國政府借助大規模刺激措施,即大量增加基礎設施投資,轉向了“內需第一”的政策。其次,儘管出口不景氣,中國政府容忍了人民幣的持續升值。不斷升值的人民幣,加上相對較高的通脹率(以國際標準衡量),使中國競爭力出現大幅下滑,而其他國家的競爭力上升。

  綜合以上因素明顯能夠看出,近年來,中國成了世界的“最後的消費者”,而傳統上這一角色更多是由美國扮演。隨著其他許多經濟體——尤其是美國和歐洲部分地區——開啟“大規模去杠桿”,北京方面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其他國家獲救了,但中國卻負債纍纍——最明顯的是影子銀行迅速擴張所帶來的債務膨脹。

  如果中國沒有扮演這樣的角色,世界面臨的危機可能要嚴重得多。中國充當了全球經濟的減震器,像一個沙袋,似乎能夠吸收那些本可能阻礙全球增長的衰退衝擊。

  不幸的是,中國承擔全球經濟“穩定器”的角色已導致本國內部不穩定:過熱的房地産市場、負債大幅增加、股市過山車般暴漲暴跌,以及資本支出邊際回報率下降。因此,中國央行在今年8月第二周採取的舉措或許可以視為是中國要讓風險平衡從本國重新回到世界其他地區的嘗試的一部分。畢竟,任何經濟體都不可能永遠充當減震器。

  批評中國內部失衡是很容易的。但如果不考慮這些失衡在穩定全球經濟中的作用,那將是大錯。中國現在解決其失衡問題無疑是明智的。然而,在中國這麼做的時候,全球其他地區將需要找到一個新的減震器。是否有經濟體可以擔此重任,現在還一點都不明顯。(作者簡世勳,何黎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