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生態保護再“迷路”
- 發佈時間:2015-08-23 01:30:40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週末特別策劃
本報記者 劉 莉
30年前的1985年8月24日,一架法國航空公司的航班降落在北京,看著一個個運輸箱被吊裝上卡車,走下飛機的英國牛津大學動物學家瑪雅·博依德和很多在機場等候的中國動物學家一樣激動。運輸箱中是22隻中國特有野生動物——麋鹿。這些在英國出生的麋鹿踏上中國土地時,這一物種在中國大地上已滅絕了近一個世紀。
為迎接麋鹿回家而建的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麋鹿苑)從那一刻起開始了全方位圍繞麋鹿進行的科研科普工作。30年後的今天,麋鹿在我國實現了種群擴大、繁衍、野化,目前在麋鹿苑及湖北石首、江蘇大豐等地的保護區中,麋鹿種群已達3000多只。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物種重引進指南》中確認,麋鹿重引進是全世界138個物種重引進項目中15個成功者之一。
麋鹿苑中
認識麋鹿
8月的麋鹿苑充滿了“火藥味”。此時正是麋鹿的繁殖季節,繁殖群由一頭最雄壯的成年雄鹿主宰,其他雄鹿和幼仔則被驅逐出鹿群。漫步麋鹿苑,能看到遠處成群的麋鹿或在撿食水草,或在濕地的水塘中舒服地泡著澡。講解員劉佩告訴記者,此時正是雄鹿爭奪鹿王的時候,獲勝的鹿王經常會在水塘中滾上一身泥作為裝飾,還會用鹿角挑起水草炫耀。
麋鹿俗稱“四不像”,頭臉細長似馬,角多杈似鹿,蹄似牛,尾似驢。北京麋鹿苑副主任郭耕介紹説,這些特點都是為了適應特殊的生存環境。麋鹿不像大多數鹿生活在高山地區,而是典型的濕地物種,頭臉長方便吃水塘中的水草,蹄子寬大使它在泥濘的沼澤能平穩行走,長尾巴則用於驅趕蚊蠅。
在我國的古代文化中,麋鹿被當做吉祥的象徵。麋鹿曾廣泛分佈于長江中下游的原野和濕地,隨著生態環境的喪失和獵殺的壓力,19世紀中後期已處於滅絕邊緣。
如今的麋鹿苑地處北京南郊南海子地區,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獵苑的舊址,當年的皇家獵苑面積210平方公里,相當於3—4個北京舊城的面積。為供皇室打獵飼養著很多珍禽異獸,百姓不得入內,這裡不經意間成了一些動物自然棲息地喪失後的避難所,麋鹿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19世紀中後期,最後的麋鹿種群就生活在這裡。
跨越世紀的麋鹿傳奇
麋鹿的傳奇故事著實讓人驚嘆。
1865年(清同治四年),法國傳教士阿芒·大衛偷偷趴在獵苑的圍墻上第一次看見了這種奇怪的動物,後來他用賄賂守衛的方式獲得了一些麋鹿頭骨和鹿角運往法國,次年標本經巴黎自然博物館米勒·愛德華館長鑒定後公布於世。麋鹿第一次為西方科學界所認識,為紀念科學發現者,麋鹿英文名被定為David’s deer,拉丁學名為長尾鹿。北京南海子成為麋鹿的科學發現地。新物種的發現在歐洲引起轟動,當時法、德、比、英等國通過各種方式共從中國獲取約20隻活麋鹿。
1895年,洪水衝垮皇家獵苑圍墻,許多麋鹿被淹或被饑民殺死,最後的20多只也在5年後的1900年全部毀於清政府和義和團的戰爭。這一年,阿芒·大衛在巴黎去世。
此時,全世界僅存的少數麋鹿個體分散于歐洲各國的動物園中。英國烏邦寺莊園主人第十一世貝福特公爵意識到,要想保護這個物種必須讓散失各處的麋鹿合群,他説服各個動物園將所剩不多的麋鹿都賣給了他。到1901年他共收集到14隻麋鹿,1946年他收留的麋鹿種群擴大到300隻。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為避免轟炸的危險,貝福特公爵又將麋鹿群分散送往世界各地。貝福特家族的努力讓麋鹿種群延續成為可能。
科學重現的麋鹿家園
1979年開始,我國著名動物學家譚邦傑等呼籲把流落海外的麋鹿引回中國。這也是烏邦寺主人的心願,第十四世貝福特公爵委託瑪雅·博依德來華調查情況,選擇回放地點。
到底應放回到哪?我國譚邦傑、黎先耀、鄭作新等多位專家參加了可行性科學論證,對北至遼河,南至蘇北的麋鹿分佈故地做了廣泛調查,最後中外專家一致認為:北京南海子作為皇家獵苑舊址,麋鹿模式標本的産地,及麋鹿一度在華滅絕之地應為首選。更重要的是南海子地區依稀如舊的湖泊荒原,基本保留原來的自然地理風貌,無論從文化歷史意義還是從自然生態角度都是重引麋鹿的最佳地點。
1985年建立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後,科研人員逐步恢復了一些水面和植被,並吸引了一些野生動物在此棲息繁殖。2000年夏季,為保護麋鹿生存環境的濕地恢復工程啟動。恢復濕地的水源來自北京市小紅門污水處理廠的再生水。可能有人會擔心“麋鹿能喝污水嗎?”郭耕介紹説,麋鹿的飲水品質要求很高,引入的污水要先經一個小型污水處理站化學處理,再經潛流濕地,憑藉濕地植物和泥土石塊的沉澱與吸附作用進行生物和物理處理,再到表流濕地。與麋鹿等動物接觸時,已經沒有任何異味和污染,可以放心飲用。
目前北京麋鹿苑下設的研究室有研究人員20多位,圍繞麋鹿本身、棲息地、生物多樣性等科學問題持續開展研究。
別在生態保護中“迷路”
如今的麋鹿苑不但是麋鹿的家園,這裡還生活著梅花鹿、馬鹿、黇鹿以及普氏野馬等十余種圈養動物,草兔、黃鼬、鼢鼠等真正野生的獸類和80余種鳥類。經過工作人員的精心設計,這裡已經成為一個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科普基地。
除了各種科普設施外,醒目的世界滅絕動物墓地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近三百年來已經滅絕的各種鳥類和獸類的名字被刻在一塊塊石碑上,石碑被排列成長長的多米諾骨牌。在這裡,講解員問觀眾,當一塊塊多米諾骨牌紛紛倒下時,人類會倖免于難嗎?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名譽院長馬建章評價:“麋鹿野生種群滅絕到逐漸恢復的歷程告訴我們,人類無節制的經濟活動必將導致生態系統的破壞和野生動物的滅絕,而及時理性的保護行動也能挽救和保護與我們同在一個星球的動物。”
正如郭耕所説,麋鹿苑的存在不僅僅是保護麋鹿,更多的是希望喚起人們對自然對生態的尊重。
“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到宇宙的奇妙,卻因以自我為中心的物欲,變得視而不見、單調無聊。上蒼造就了成千上萬與我們共生的動植物,它們也有生存權利,我們卻在殘酷地剝奪它們。難道造物主造就了這麼千姿百態的生命體,僅僅就是為了讓她的傑作之一:人類,將其他永遠地毀掉嗎?”這是一百多年前阿芒·大衛的反問,今天在麋鹿苑再次聽到這段話時,你會想到什麼?(科技日報北京8月22日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