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圍繞旅遊調結構 發展旅遊促增收留壩縣農旅融合美了鄉村富了農民

  • 發佈時間:2015-08-21 10:30: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留壩縣地處陜西省西南邊隅,“面巴蜀而背秦川”。這裡三面環山,形如簸箕,西漢三傑之一的張良被漢高祖封為留侯後,功成身退在此隱居。

  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與積澱豐厚的歷史文化,留壩縣通過大力發展旅遊業實現了“一業突破”。短短幾年間,一個秦嶺深處的貧困小縣,一躍成為陜西省縣域經濟爭先進位先進縣,旅遊綜合收入達到8億元,成為山區縣域經濟發展的一面旗幟。

  如何讓旅遊經濟惠及更多農民,實現城鄉同步發展?在“全域留壩、四季旅遊”的旅遊産業發展大盤子裏,堅持“以旅促農、以農強旅”的農旅融合發展思路,以旅遊産業“一業突破”同步帶動了特色現代農業和鄉村旅遊的快速發展。

  圍繞“做優、做特”下功夫

  “過去,留壩長期依賴大鯢、豬苓等高投入高風險産業解決農民增收問題,産業結構不合理、可持續性不強。”留壩縣委副書記劉少海説,“隨著農旅融合發展,農業圍繞旅遊調結構,明確了農業做優、做特的方向,農業産業發展由過去重數量、重規模的傳統管理模式逐步轉向注重做品牌、做標準、做服務、做品質管控、做市場行銷的現代管理模式。”

  近年來,留壩圍繞旅遊開發,依託山地資源以及生態、綠色優勢,在富民路上走出了各種不同路徑,土蜂蜜是産業典型,除此之外的板栗、核桃、西洋參、香菇、重樓、豬苓等特色産品,都憑藉生態優勢異軍突起。

  在遊客集中的留壩縣“留侯百年老集”“留壩土特産”成為炙手可熱的旅遊商品。在一家店裏,記者看到每瓶100元的土蜂蜜沒一會兒工夫就被一個旅遊團搶購一空。店主告訴記者:“以‘梆梆桶、中華蜂、百花蜜’為標誌的‘留壩蜂蜜’已通過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認證,並且集市上出售的蜂蜜都有‘産地證明防偽標’,銷量非常好。”

  “農旅融合帶動了整個農業産業的轉型升級。以園區為引領的特色現代農業正在留壩大地上蓬勃發展起來。”留壩縣農業局局長劉金學説,目前,留壩縣已建成一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千畝西洋參、萬畝高山蔬菜、萬畝乾果和百萬筒食用菌基地。圍繞旅遊産業開發特色農産品40余類,實現年産值5000余萬元。

  一鎮一景、一村一色

  高高的藍,矮矮的綠,醉人的氧……在留壩的村村寨寨,總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找得到鄉愁!按照“一個集鎮就是一個景點、一個村莊就是一道風景”的思路,留壩縣高品位打造特色鮮明的鄉村旅遊示範區。

  從留壩縣城驅車向南,沿著環山公路行駛20多公里,進入到火燒店鎮堰坎村。只見一條平坦的水泥路從村子橫穿而過,路旁整齊排列著幾十幢樣式統一的兩層樓房,在青山綠水的映襯下,整個村子顯得乾淨、整潔。

  5月,青少年成長營正式開營;6月,瓜果蔬菜採摘園精彩亮相;9月,第二屆金秋板栗採摘節即將拉開帷幕……“現在有看的、有吃的、有玩的,遊客來了住一住,既能避暑乘涼,還能感受農耕文化、體驗自然風情,就連地裏的馬鈴薯都成了香餑餑。”去年從該鎮天星亮村搬遷到堰坎村的楊曉琴,將自家新修的房屋改造成了農家賓館,和其他10多戶一起當上了快樂的“老闆娘”。今年僅該鎮就接待遊客3.5萬人次,比去年增長7倍。

  “留壩縣依託各鎮、村獨特的民俗風情、自然風光,引導群眾積極參與鄉村旅遊開發、大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現在,我們正在積極創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美麗農業正在留壩成為現實。”劉金學信心滿懷。截至目前,留壩縣共發展休閒農家、農莊98戶、農家賓館50余家,帶動就業800余人,年接待遊客80萬人次,綜合創收8000多萬元。

  旅遊産業在縣鄉村同步發展

  “全國縣域旅遊之星”“陜西省首批旅遊強縣”“陜西首批旅遊示範縣”“陜西省最值得旅遊的十大風尚新城”等一系列殊榮見證了留壩旅遊發展的歷程。

  留壩縣堅持把全縣作為一個大景區,實現了旅遊産業在縣、鄉、村同步發展,走出了一條通過實施“一業突破”,全面推進富民強縣的具體路徑。

  “留壩縣堅持‘城鎮圍繞旅遊樹形象’,做強縣城、做特集鎮、做美村莊,彰顯特色,打造亮點,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劉少海説。

  圍繞城鎮開發、城鎮管理、生態保護、民生改善等項目工程在留壩縣落地開花,旅遊業以其蓬勃發展的強勁勢頭,帶動了留壩縣域經濟社會步入了城鄉和諧共進的良性發展軌道。

  2014年,留壩縣實現生産總值11.42億元,較2010年翻了一番;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3649元和7047元,是2010年的1.7倍和1.9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