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深圳:大力發展灣區經濟 打造國際交通樞紐

  • 發佈時間:2015-08-21 08:3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改革開放,曾賦予廣東深圳獨特的靈魂和活力,世人見證了無數“深圳故事”、“深圳速度”、“深圳奇跡”……

  如今,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和海上絲綢之路戰略要衝的深圳,再次站在新的起跑線上,將“大力發展灣區經濟,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橋頭堡”作為新時期發展的重大選擇。

  構建“海上絲路”戰略通道

  作為全國集裝箱吞吐量最大的單一港區,深圳鹽田港憑藉其優良的水域條件和安全高效的操作服務,吸引著全球超大型船舶前來停靠。

  “美瑞馬士基”是世界最大的集裝箱船之一,長400米,寬59米,甲板面積相當於3個標準足球場。“目前能夠允許馬士基的3E級船滿載進出的,全球只有5個港口,鹽田港就是其中之一。”鹽田國際口岸服務經理萬煉説。

  一組組數據彰顯著深圳港的自信。2014年,深圳港全港完成貨物吞吐量達22323.73萬噸,集裝箱吞吐量2403.74萬標箱,位居全球第三;今年前6個月,集裝箱吞吐量1155.61萬標箱,同比增長5.2%。

  作為國家重點支援建設的海港之一,深圳港正探索利用地處西太平洋——印度洋航線的要衝優勢,發揮超級港口集群效應和産業鏈集聚效應,強化交通樞紐地位。據悉,深圳正加快與瓜達爾、科倫坡、漢班托塔等沿線港口規劃建設。

  陸路方面,深圳也在加快搭建便捷、高效的陸海連接通道。深圳海關與重慶海關共建“渝深快線”,成為支援西部産業轉移的一條“綠色通道”,在內地生産的産品可在深圳港區實現集拼,為企業節約超過30%的出口物流成本。

  實施“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空港建設尤需提速。深圳提前應對,強化幹線航空樞紐功能,加快擴建飛行區、航站區、提升航廈服務能力。今年1至6月,深圳機場旅客吞吐量達1943.62萬人次,同比增長12.9%。

  海陸空齊頭並進,深圳正快步打造聯通世界的國際交通樞紐。

  戰略性新興服務業集群在崛起

  4月份,廣東自貿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管理委員會正式掛牌。這意味著,深圳將在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提升對外開放水準等方面,更好地承擔國家賦予的戰略使命。

  人民幣跨境貸款、前海微眾銀行、前海商事法院……前海在許多領域的創新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也吸引了境內外一批龍頭企業進駐,形成在全國具有引領優勢的戰略性新興服務業集群。

  招商局保稅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曄告訴記者,依託前海蛇口的區域特點和深圳海關的創新監管模式,跨境電商生態圈建設取得快速發展。自貿區內跨境電商的貨物可以直接從香港經深圳口岸入區,西部港區也可承接來自世界各地的跨境電商貨櫃直接進入保稅倉,大大降低了電商貨櫃轉關、轉机的時間和運輸成本。

  香港人林立方是星利源商貿物流集團主席,他率先在前海註冊了現代物流公司。3年來,子公司由4個發展到6個。“前海加入自貿試驗區,將促進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我對深圳的未來充滿信心。”林立方説。

  這樣的自信,還有實打實的數據支撐。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成立近5年來,就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截至7月20日,前海註冊企業達38000家,註冊資本2萬億元。預計今年前海蛇口片區生産總值有望突破1000億元。

  以更開放姿態融入全球發展

  “對深圳而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既是一個全新的征途,也是一個難得的機遇。重振這條黃金海路,不僅僅是船隊與帆影的簡單重現,更是經貿合作、文化傳播和城市影響力‘借船出海’的新橋梁。”深圳市委改革辦機關黨委書記江社安説。

  深圳積極搭建與沿線國家、地區交流的橋梁。放大高交會、文博會、國際人才交流大會等大型國際展會的平臺作用,開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展示區。鼓勵華大、邁瑞等高科技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開展並購和設立研發基地,與沿線國家開展全方位、多層次、高水準科技合作。

  “海上絲路”牽線,深圳的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今年與聖彼得堡等4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沿線友好城市達15個;在巴林首都舉辦“深圳周”系列活動;成立深圳國際交流與合作基金……

  如今,“深圳品質”、“國際化城市”等理念正深入人心,對外開放向縱深拓展,為深圳廣泛參與世界城市分工和全球産業深度合作提供了新引擎,也為構建“海上絲路”經貿合作樞紐開闢了新空間。

  深圳,正在新一次發展征程中蓄積力量,揚帆遠航,續寫新的輝煌!(經濟日報記者 裴珍珍 楊陽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