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大學者發現腸癌新生物標記物和潛在精準治療新靶點

  • 發佈時間:2015-08-21 02:32:3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訊 (劉笑楠 簡文楊 戴希安)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近日傳來喜訊,該院汪建平教授團隊與美國排行第一的癌症中心——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李孟鴻教授共同合作的研究成果日前在國際腫瘤學頂尖雜誌《Cancer Cell》(《癌細胞》)正式發表,且中山六院為第一作者單位和通訊作者單位。該研究成果發現了新的腸癌生物標記物和潛在精準治療新靶點,為腸癌可能的治療方式提供了新的方向。

  該研究成果主要表明,CSN6作為癌基因在結直腸癌中調控泛素化蛋白降解新機制及潛在結直腸癌精準治療新靶點,更為通俗的説法是,一種名為“CSN6”的生物標記物在大腸癌組織樣本中過表達,與提示結直腸癌患者的預後密切相關,而且CSN6處於目前腸癌靶向治療靶點的下游,如果可以“擊中”它,將可能增強靶向藥物的治療效果。這一發現對於尋找替代性的結直腸癌治療策略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據李孟鴻教授介紹,泛素化降解是蛋白的主要降解方式之一,蛋白不同降解速度將直接影響其表達水準與功能。泛素化介導的蛋白降解過程與許多生物過程有關,如炎症反應、自噬、DNA修復和調節酶活性等。前期有研究發現泛素化過程在腫瘤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CSN6通常是受EGFR和ERK信號通路調控的。然而當CSN6受ERK2通路調控而過表達時,就會影響另一種蛋白—β-catenin的穩定和活化,β-catenin已被證實與癌症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李孟鴻説,“我們的研究進一步明確了結直腸癌中β-catenin的調控機制。”

  據介紹,該研究發現CSN6能作為生物標記物在腸癌中高表達而且能提示腸癌患者的預後情況,提示抑制CSN6活性可能是提高藥物治療效果以及防止腫瘤生長的關鍵因素,為將來研製針對CSN6活性的治療藥物,提高藥物化療敏感性提供了依據。

  值得一提的是,該文章的兩位共同第一作者方樂堃博士和盧蔚斯博士均為85後青年學者。文章通訊作者之一,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終身正教授李孟鴻教授目前已獲批“中山大學百人計劃-領軍人才”,將於今年底全職加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中山大學胃腸研究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