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政策性銀行改革 取得重大進展

  • 發佈時間:2015-08-20 07:29:51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宣佈,國家外匯儲備已通過其投資平臺公司——梧桐樹投資平臺有限責任公司,分別向國家開發銀行注資480億美元,向中國進出口銀行注資450億美元。這意味著政策性銀行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

  “補充資本金是政策性銀行改革的重要一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説,“國開行和口行的注資完成後,資本實力和抗風險能力會顯著增強,定位將更加明確,對整個金融體系的改革,對支援中國企業‘走出去’和穩增長,都具有重要意義。”

  據王軍介紹,國開行、口行和農業發展銀行三家政策性銀行不屬於存款類金融機構,過去一直沒有解決注資問題,造成資本金來源不足,特別是口行和農發行資本充足率不高,影響了其作用的發揮。注資後一方面將有助於推動政策性銀行建立以資本充足率為核心的市場化約束機制,另一方面將為“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和新型城鎮化等國家戰略的系統性實施提供更多金融支援。

  外匯儲備註資金融機構我國早有先例。在工、農、中、建這些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過程中,外匯儲備都有注資,外匯儲備此前也曾對國開行進行過注資。

  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通過這次注資,國開行和口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提高至11.41%和12.77%,資本實力和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能夠滿足今後一段時期內支援實體經濟的需要。

  今年4月份發佈的政策性銀行改革方案,首次對政策性銀行提出了資本充足率的“底線”要求。

  對外經貿大學校長助理丁志傑表示,對政策性銀行資本情況進行約束很有必要,這是保障經營安全、防範金融風險的重要手段。過去有觀點認為政策性銀行實行國家財政兜底,資本充足率無關緊要,但只要是金融機構就必須滿足一定比例的資本充足率要求,既有利於有關部門監管,也能防止其盲目擴張加大風險。

  專家表示,政策性銀行依託國家信用支援,但也要講究財務可持續。不管是政策性還是開發性金融機構,最後都要講資本約束,實實在在、“真金白銀”的資本金,是吸收損失、抵禦風險的最重要保障。

  另據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透露,對農業發展銀行的注資,將採取非外匯注資的其他方式,目前正在推進過程中,“將是一個逐步到位的過程”。

  王軍説,完成注資後,政策性銀行下一步改革的重點將集中在修訂章程、完善治理結構、合理界定業務範圍等,需要持續推進相關改革。

  (據新華社北京8月19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