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調整産業發展戰略方向(大家手筆)

  • 發佈時間:2015-08-20 05:19: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黃群慧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未來5到10年,新一輪産業革命將不斷拓展,技術突破和業態創新將逐步模糊産業邊界,全球投資貿易格局將加速重構,産業內和産品內分工的重要性將日益凸顯,服務貿易在全球産業分工中的地位將更加突出,服務業甚至研發活動將呈現深入的産業內垂直分工特徵。目前,我國已成為工業和貿易大國,是世界産業分工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仍存在産業發展水準低、處於全球分工鏈條中低端等問題。要從全球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級,並在全球價值鏈治理中發揮積極作用,就必須從這個背景出發,對我國産業發展戰略方向進行必要調整。

  提高生産率是産業結構調整的主線。産業結構升級的本質是生産率提高,不能僅僅依靠三次産業數量比例來判斷産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級化程度,而應著力提高勞動生産率。因此,我國産業結構調整的主題應從強調增長導向的規模比例關係轉為強調發展導向的産業融合協調,産業發展戰略的重點也應從産業數量比例調整轉向産業品質能力提升,以提高産業的生産率為核心。為了更好適應産業融合趨勢,未來我國産業政策應逐步突破傳統的“産業結構對標”思路,消除行政力量對部門間要素流動的干預,減少部門垂直管理帶來的産業融合障礙,促進三次産業和各産業內部協調發展。

  在促進三次産業融合發展基礎上,對三次産業功能定位進行重大調整。順應當今世界三次産業融合與互動發展的大趨勢,轉變過去主要通過財政補貼等扶持性政策措施降低農業生産經營成本的思路,在繼續實施惠農政策的同時,重點通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擴大農業經營規模、拓展農業多種功能等提高其自我發展能力。工業部門應通過核心能力建設,進一步突出在國民經濟中的創新驅動和高端要素承載功能,逐步由過去拉動經濟增長和擴大就業,轉變為通過技術創新和擴散提高國民經濟可持續增長能力與國際競爭力。通過打破壟斷和市場管制、改革投資審批、加強信用制度建設等消除體制機制障礙,增強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

  推動産業政策從選擇性主導轉向功能性主導,産業政策重心從扶持企業、選擇産業轉向激勵創新、培育市場。當前,傳統産業投資相對飽和,市場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因此,産業政策需要加快轉型,從扶持産業、企業和産品的選擇性産業政策轉向功能型産業政策。功能型産業政策是“市場友好型”産業政策,以“完善市場制度、補充市場不足”為特徵,政府的作用是增進市場機能、擴展市場作用範圍並在公共領域補充市場不足。産業政策重點應放在兩個方面:一是深化要素市場改革,完善要素市場機制;二是優化創新生態,完善創新驅動機制,激勵創新行為。

  推動國有經濟佈局從重化工領域轉向高端和新興製造業、公共服務等領域,經營業務從整個自然壟斷領域集中到具有自然壟斷性的網路環節。我國正步入工業化後期,過去形成的國有經濟集中于重化工業的佈局和規模擴張的發展方式,已無法適應經濟新常態的要求。而與《中國製造2025》相關的高端與新興製造業領域、與“一帶一路”建設相關的産業領域、與完善中心城市服務功能相關的基礎設施領域,還非常需要國有資本投入。這就要求積極推動國有資本從産能過剩的重化工領域逐步退出,轉向提供公共服務、發展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産業、保護生態環境、支援科技進步、保障國家安全等領域。推進電力、電信、民航、石油天然氣、郵政、鐵路、市政公共事業等自然壟斷性行業改革和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形成主業突出、網路開放、競爭有效的經營格局。將電信基礎設施和長距離輸油、輸氣管網從企業剝離出來,組建獨立的網路運營企業,通過網路設施平等開放形成競爭性市場結構和公平競爭制度,使壟斷性行業的國有經濟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具活力的組成部分。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20日07 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