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可鑒”到底該“鑒”哪?
- 發佈時間:2015-08-19 06:31:40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週評論
買豬肉可以掃一掃這塊豬肉是不是含瘦肉精,買蘋果可以用手機掃一掃就知道農藥殘留是否超標,這樣的生活離我們越來越近了。食品追溯系統,相信不少市民並不陌生,幾年前可能就已聽説或許已經使用過類似功能,然而時至今日,為何卻仍停留在嘗試階段?
這恐怕不是一兩句話能説清的。但有幾個關鍵性原因大致可以確定:缺乏關鍵性資訊反饋,以及社會各界推廣意識不強。
對於食品安全資訊,相信市民最想知道的就是一些關鍵性資訊。比如奶粉,你肯定想知道奶源地在哪,如果是生鮮,肯定想知道這些生鮮到底經過了哪些部門檢測,農殘是否超標等。但是,如果你得到的並不是這些資訊,而只是産品包裝上的簡單資訊,你會滿意嗎?就拿前幾年大力推廣的“信譽通”系統舉例,截至目前,這台機器在東莞超市基本上都能見到,但知道它到底是什麼産品的市民並不多,而真正使用這台機器的更是少之又少了。
為什麼呢?先來看看這台機器到底是幹什麼的。
每樣商品上面都有一個條碼,用條碼對著這台機器的掃描口進行掃描,掃描成功後就知道産品相關資訊。筆者曾拿超市內一款乳飲品掃描,掃描出來的包括産品名稱、商家品稱、商家地址及已備案、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等資訊。
看似資訊較為豐富,但是大家最想了解的奶源等關鍵資訊並沒有,所查到的基本上是商品包裝上的已有資訊,生鮮、散裝類食品這類最容易出問題的産品,由於沒有條碼,更是無法在機器上查到。於是在2013年,這些機器就開始大面積閒置。
除了這一系統外,其實民間此前也或多或少地推廣過電子追溯功能。但存在同樣的問題,比如掃碼後,顯示的都是些無關痛癢的資訊,例如産地、採摘時間、以及採購秘籍。
在筆者看來,除了關鍵資訊缺失外,商家推廣意識不強或許也是其中一個原因。一般來説,商家都會有一套自己的商品錄入系統,如果再將每個産品錄入到另一系統,尤其是産品數量龐大的超市來説,無疑是一項繁雜的工作。曾有超市人士吐槽稱,相當於公司要請幾個專職人員來維護這個系統,得不償失。
然而,真的沒有必要嗎?在這個商品同質化競爭的當下,商品利潤空間已很小,食品安全和服務品質已成為取勝關鍵,特別是食品領域,食品是否安全已成為市民日常生活中考慮的頭等大事,對於市民來説,如果自己吃進嘴裏的每樣食品都能追溯到關鍵資訊,有了知情權,就會對賣家越來越信任,對於賣家而言,這也能提高品牌美譽度,一舉多得。
當然,電子追溯系統所涉及到的層面太廣,需要産業各鏈條合力才能完成。比如要顯示奶源地資訊,生産商供應商必須提供真實資訊,如果生産商不肯提供重要資訊,是否就代表這個産品品質會有貓膩?銷售商在進貨環節是否得考慮要不要跟其繼續合作?消費者是否考慮不買這家産品?政府部門是否考慮重點嚴查這類企業?
如果社會各界都參與到這一系統建設層面,電子溯源系統會成為民生福祉。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