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鄉美景林中來
- 發佈時間:2015-08-18 05:40:04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盛夏的貴州省錦屏縣,杉、松堆滿了縣內的大小山頭,蒼翠欲滴。“綠水青山,鋪就了我們全面小康的‘金山銀山’。”該縣茅坪鎮宰大村養蜂大戶龍治學樂呵呵地告訴記者。據了解,龍治學近年來在林區飼養蜜蜂,年收入達3萬餘元。
錦屏縣是我國南方杉木重要産區,素有“杉木之鄉、林海之讚”的美譽。長期以來農民收入大半來自林業,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也為林業所佔據。由於缺少科學規劃,過度伐木嚴重破壞了錦屏的生態。
“碗口粗的杉木全被砍光了,不少山頭光禿禿的。一到下雨天,泥沙俱下。天晴不幾天,村裏的水井就幹了,吃水得到江邊去運。”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錦屏縣不少老人滿臉無奈。
粗放的林業發展模式,不僅破壞了生態,也沒有給錦屏帶來長期的經濟效益。據統計,該縣財政和林農收入連續兩年負增長。
“這是一種竭澤而漁的發展方式,難以持久。”錦屏縣林業局局長閔啟利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末,國家開始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以此為契機,錦屏縣分別於2002年、2007年連續兩次實施林權制度改革,通過山定權、樹定根,實現了人定心。成為山林主人的農民,“把林當菜種,把山當田耕”,走出了一條“不砍樹也能致富”的新路。2014年,該縣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5705元,比上年增長15.3%。
新世紀以來,錦屏縣通過封山育林、退耕還林、人工造林等形式,有效增加了森林資源總量。與上世紀末相比,該縣的林地面積增加了60余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1.3%,活立木蓄積量達到760多萬立方米。同時,大力發展經濟林,林業結構由先前單一的“木頭財政”逐步向多元化的生態經濟轉變。
近年來,錦屏縣依託豐富的林業資源,將林業與扶貧資金捆綁使用,重點扶持村民發展精品椪柑、小香橘、油茶、中藥材等品種,形成了林—菌、林—藥、林—禽、林—畜及休閒度假旅遊等多種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林下經濟實現了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的跨越。錦屏縣已有5000多戶林農“在林下”走上了致富路。目前,該縣共建成核桃、油茶、小香橘等特色生態産業基地21萬餘畝,全縣生態經濟固定産值超過100億元。
錦屏縣淘汰了一批效益差的木材加工企業,高門檻地引進7家木材精深加工企業,林木産品由原木轉向高端,經濟效益大為提高。據介紹,高端的木加工産品均價超過了4000元,是以往的5倍。去年,該縣木材加工業完成的工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三成多。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