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棄“蒙塵GDP”沒有退路
- 發佈時間:2015-08-17 05:33:48 來源:寧波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羅浩聲
寧海縣緊守生態發展理念,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淘汰落後産能,騰出發展空間。五年來,關停並轉100余家鑄鋼、造紙、印染、鋁灰、食品罐頭、金屬表面處理等行業的污染企業,否決不符合環評能評的項目680個,等於捨棄“蒙塵GDP”上百億元(8月12日《寧波日報》)。
寧海捨棄“蒙塵GDP”的做法,是我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的生動樣本。過去,在不少人看來,生態環境與地方經濟發展是一對矛盾,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要獲得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得“讓路”。寧海的實踐再次證明,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捨棄“蒙塵GDP”,短時期內可能會給當地經濟帶來陣痛。但長遠看,不僅能守住綠水青山,而且一樣能換來金山銀山。
事實最有説服力。近些年來,寧海通過平原綠化、森林寧海、海洋牧場三大工程,構建“藍色東部”和“綠色西部”生態格局,旅遊收入年均增長15%;以創建國家迴圈經濟示範區為抓手,集聚發展生命健康、新能源等低碳綠色産業,經濟增長內在品質不斷提升,僅一個吉利新能源項目産能就將達200億元。
寧海並非是“孤獨的探路者”,一場去“蒙塵GDP”的攻堅戰早已在我市全面打響。僅去年,全大市就完成505家企業落後産能淘汰任務,其中關停企業232家,騰出用能空間35.2萬噸標煤。到2017年底,全市縣級以上建成區全面完成大氣重污染企業關停或搬遷;通過對1500家企業實施清潔生産,重點行業排污強度較2012年下降30%以上(7月13日《寧波日報》)。可以想見,隨著這些舉措的落地,我市的GDP將會更健康、更有品質。
不過,從更大範圍看,儘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論斷已家喻戶曉,不少地方領導甚至天天把它挂在嘴邊,可一面對眼前利益和現實利益,特別是政績和升遷的誘惑,“蒙塵GDP”就開始抬頭,猶如“聞著臭,吃著香”的臭豆腐。《人民日報》近日就披露,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不少領導幹部焦灼不安,搖擺不定。中部地區一位縣委書記私下抱怨,這兩年為了保護生態,全縣大抓轉型升級,淘汰大批落後産能,結果拖累了GDP。他下步“準備妥協一下,暫緩一下上述舉措”。抱類似想法的主政者,恐怕還有不少。這種想法是危險的,因為如此一來,豈不是生態舊債未還,又要添新債?
我國環境治理問題,遠未到可以鬆口氣的時候。一些區域生態遭受“不可逆”破壞,卻仍未引起足夠重視。如8月11日《中國經濟參考報》報道,受環渤海灣區域工業項目增加等因素影響,每年約有28萬噸廢水和70萬噸固體廢棄物排入渤海灣(佔年流入中國海域總污染物50%),導致魚類大量消失,渤海灣已經由改革開放前的“魚倉”變成“死亡之海”。
“死亡之海”,多麼恐怖的稱呼。它警示我們,捨棄“蒙塵GDP”,不能再等了,也不能再拖了。所以,一方面,既要控制“蒙塵GDP”的“增量”,也要消化“存量”。各地政府應該按照生態建設的要求,把可能産生“蒙塵GDP”的企業、産業擋在門外,並下大力氣抓好現有落後産能的淘汰,給存量GDP“除除塵”。對不達標的企業,該改造的改造,該轉産的轉産,該關停的關停。另一方面,捨棄“蒙塵GDP”,政府要積極主動作為,採取措施推動企業轉型,促使更多企業加入到GDP“除塵”行動中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