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用“量化考核”為交警罰款任務遮羞?

  • 發佈時間:2015-08-15 03:31:25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議論風生

  以績效考核為由設量化目標,本質上就是變相給民警下達考核任務,不符合執法機關工作性質,也有違依法行政的原則。

  “公安部規定嚴禁變相給民警下達考核任務,交警隊每人每月要罰夠5500,如果沒有完成,就要扣除300元績效工資和480元的加班費,拿到手只有900元。”日前,一則爆料引發社會關注。據《華商報》報道,爆料者是安康市公安局漢濱分局交警大隊輔警,稱該大隊給各班組下達罰款任務,完不成的則要扣工資。

  對此爆料,相關負責人叫屈,稱是大家對量化考核理解有誤,它是在省交警總隊和交警支隊五項考核要求下,將考核指標分到每個人頭上,“績效工資作用就是獎勤罰懶,獎優罰劣。幹活、不幹活總不可能是一個樣吧?”

  以績效説法置換“罰款指標”的指證,聽上去挺言之鏘鏘。可只要“罰夠5500”的要求屬實,不管換了什麼樣的説辭、叫法,其性質就難改變。在那些被考核的交輔警隊員心裏,指標就是任務,要求就得完成,它以什麼名義並不重要。

  對工作實行績效管理,進行數字量化考核,只要符合崗位工作的性質、特點,就沒有什麼不妥,比如企業對工人生産産品進行計件考核,是一種科學有效的管理辦法。但在執法司法領域,有其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和規律性,並不能簡單地或“一刀切”地設置量化考核指標。拿經濟指標來説,就不適合於執法司法部門。因為執法司法部門行使社會管理或公共服務職能,不是經營性企業單位,不以經濟效益為宗旨追求,就不應設置經濟創收類的考核指標。這也是最高法、公安部等三令五申,嚴禁搞訴訟費創收或罰款考核的原因。

  按相關負責人所言,疏導交通、糾違、查酒駕、儀錶規範、街頭緩堵保暢能力等都在交輔警工作的考核範圍內。應該説,將執法形象、儀錶規範等列入考核範圍,有利於規範執法行為、促進文明執法,值得肯定,對此進行“獎勤罰懶”也理所應當。但在糾違、查酒駕等方面,勤懶、優劣的差異,幹活、不幹活的區別,只應體現在查處違章違法行為的本身,要看是否依法行政、嚴格執法,看糾正、阻止了多少違章違法行為,看街頭緩堵保暢能力、效率的高低,而不應體現在罰款金額的多少上。

  原因很簡單,如前所述,交輔警工作範圍廣泛,不僅僅是可以採取罰款措施的糾違、查酒駕方面,簡單以罰款多少衡量“幹活不幹活”顯然不科學。而且,罰款要基於交通違章行為的前提,罰款也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事先設立罰款“考核指標”不僅不科學和本末倒置,還會衍生罰款衝動,為罰款而罰款,沒有可罰行為也創造罰款,使得執法行為失范、走偏。

  説到底,設量化目標屬於變相給民警下達考核任務,不符合執法機關工作性質,也有違依法行政的原則。誠然,考核可以有,但所有與罰款有關的任務、指標都不該有,不能用所謂的績效考核來稀釋和遮蔽“罰款任務”的違法性。

  □符向軍(法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