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交易超級週期中他們如何操控世界
- 發佈時間:2015-08-15 03:23:14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毛志輝
2014年11月,美國參議院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備受全球投資界的關注,報告揭露了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等華爾街大銀行“深度介入”實物大宗商品交易的內幕。報告顯示,這些大型銀行既從事大宗商品金融交易,又大量持有、倉儲實物商品,涉嫌“從事高風險業務”、“混淆銀行和商業”、“影響價格”、“獲得交易優勢”等八宗罪。報告還建議,監管機構應限制大型銀行的大宗商品交易,以降低風險和打擊不公平交易。
事實上,華爾街的實物商品業務引發爭議已有多時。早在2011年夏天,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工作人員就收到可口可樂公司對高盛的投訴。由於現貨鋁被高盛大量囤積而不是投放市場,導致飲料罐製造的原材料成本步步升高。而高盛則稱,通過為客戶提供融資、流動性和對衝,以及減少市場的波動性,自己在大宗商品市場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
在過去的十多年中,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可謂經歷了一個超級週期,原油、礦産、農産品等商品價格的持續上漲,使得人們對大宗商品及其衍生品交易有了更多的關注,而那些從事其中的機構及其從業者,也在各種爭議中走入人們的視野。他們是如何操作大宗商品交易的?他們在金融市場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他們的所作所為何以能夠影響到全球的大宗商品價格乃至經濟社會運作?人們有著太多的好奇和困惑。
CNBC駐華爾街資深記者凱特·凱利最近推出的《商品交易之王》一書,或許能夠很好地滿足人們對這些大宗商品交易機構和從業者的好奇心。在過去三年多時間中,凱特·凱利深入華爾街商品圈,採訪了藍金資本管理公司、嘉能可國際公司、摩根士丹利、高盛公司等大型商品交易機構從事天然氣、農産品、金屬、原油等交易的關鍵人物,探究並還原了這些專業投資機構、專業投資者參與大宗商品交易的真實歷程。在書中,她以細膩的筆觸,通過對藍金資本管理公司的安杜蘭德、高盛公司的科恩、嘉能可國際公司的格拉森博格、達美航空公司的拉格爾斯、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根斯勒等人的刻畫,生動地描摹了對衝基金、銀行、經紀商、監管者等市場相關方的互動,勾勒出一幅21世紀初以來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全景圖。
作者以泡沫的形成開篇,復以泡沫的破裂收尾,在全書的十二章中,通過每章講述一個相對獨立而又互有聯繫的故事,串聯起一段大宗商品交易的非凡歷史。而那些天才的大宗商品專業投資者,無疑是書中每個故事的主角。在作者的筆下,他們是那麼年輕氣盛而富有才華,精明能幹而敢於進取,機智果斷而百折不撓。
皮埃爾·安杜蘭德初出茅廬之時,在9個月的時間內,就通過商品交易為美國銀行獲利5000萬美元,當時他只有25歲;華裔珍妮弗·馮2004年入職摩根士丹利時只有20歲,但她此後每年為公司創造的利潤達到了3500萬美元;至於那些締造了嘉能可國際、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公司輝煌的投資大師們,也都有著多彩而迷人的履歷。凱特·凱利稱他們為“操控世界的神秘俱樂部”。他們既不追求曝光率,也不願意像巴菲特或比爾·格羅斯那樣聲名顯赫,他們隱藏在大型銀行和金融機構的背後,靈活應用大量資金和各類技巧在眾多商品合約轉机圜交易,不聲不響地創造著鉅額的財富。
如果不是因為大宗商品交易經歷了一個超級大週期,這個領域以及從事其中的人們或許還將長期不被媒體所關注,更不會被普通民眾所了解。即使是在商品對衝基金的明星交易員們在報端頻頻出現的今天,人們對其資金運作模式和手段的了解也仍然有限,對嘉能可、高盛等商品巨頭們的認知也仍是一團迷霧。也正緣於此,凱特·凱利這部作品的出現可謂切中所需,為我們認識大宗商品交易商、了解商品價格攀升背後的推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參考。
比如,嘉能可大概可以稱得上是這個時代最激動人心、卻又鮮為人知的財富傳奇。它已在事實上超越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等大名鼎鼎的華爾街投行,成為過去十年中最賺錢的公司之一,而此前公眾對它的了解卻幾乎是一片空白。在“馬克·裏奇帝國”一章中,凱特·凱利通過對嘉能可的創始人馬克·裏奇的創業經歷、首席執行官伊凡·格拉森博格和原油事業部總監亞歷克斯·比爾德對嘉能可的作用的敘述,詳細披露了嘉能可的上市之路,也復原了這家傳奇公司的成長、成熟。
書中還為高盛專辟一章,詳述了其所捲入的“鋁價操縱案”。2009年時,全球鋁産能已經過剩。高盛于2010年購買了存儲美國絕大多數商品鋁的公司——邁特羅,由此開始大量的鋁交易。邁特羅在底特律的倉庫囤積了數百萬噸的鋁。按照倫敦金屬交易所目前的倉儲交易規則,倉庫每天必須出貨至少1500噸金屬。高盛像擠牙膏一樣,每天按照最低要求出貨,這使得買家要等待超過6個月才可以收到貨。通過限制對市場的供給,高盛成功地將LME鋁價預期上調至新的歷史高點。通過倉單操作,高盛人為地扭曲了供求關係,達到控制美國以及全球鋁現貨市場目的。凱特·凱利還披露了高盛如何在系統內部轉移鋁,如何通過上漲倉儲費坐收不菲利潤,高盛總裁加裏·科恩以及其他高管又如何遊走于交易規則的灰色地帶,從而為高盛創造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暴利。
大宗商品交易商們擁有廣闊的資訊網路,監控著全球商品的供應和需求,他們利用這些數據進行套利、投機。在凱特·凱利的筆下,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低調,但卻兇猛;同時,在他們波瀾不驚的生活背後,資本的嗜血本性也一覽無余。他們以金融杠桿撬動大宗商品貿易,進而以大宗商品貿易控制生産商,最終打破下游貿易商和上游生産商間的行業界限,意圖主導行業市場新秩序。然而,他們的逐利之途未必就能一帆風順,他們也要接受監管者的審視,要迎接對手的競爭,還要直面下游貿易商的質疑和挑戰。因此,凱特·凱利在書中所講述的交易商與監管機構的斡旋、與同行的交鋒,以及諸如達美航空公司所採取的對衝操作等故事,讀來都能讓人覺得驚心動魄、精彩紛呈。
最近兩年來,隨著交易收益率的持續下降,越來越多投資機構不再青睞大宗商品交易,交易業務的萎縮成為“新常態”。這是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各國旨在加強金融系統安全性的監管新規的必然結果。正是受制于監管的日益嚴格,摩根大通、巴克萊、瑞信集團等華爾街大型機構紛紛選擇退出大宗商品交易。而隨著機構的退出,大宗商品期貨市場開始逐步回歸其原有功能,成為農場主、礦山和企業對衝未來價格風險的工具。
歷史總是值得人們玩味和深思。21世紀初以來這十多年中形成的大宗商品交易泡沫,是美國乃至全球金融發展史中一段極不尋常時期的一個精緻縮影。在全球經歷一輪嚴重的金融危機之時,銀行、對衝基金和大型金融機構群魔亂舞,大舉進入現貨大宗商品交易和衍生品交易市場,最終放大了從石油到銅等幾乎每種大宗商品的漲幅,進一步拖累了經濟實體。如今,泡沫已然退潮,而凱特·凱利在書中所描繪的金融世界脫離實體經濟過度發展的過程,所展示的交易精英們運籌帷幄的市場運作,無疑能為今日的市場參與者和監管者提供難能可貴的資鑒。
書名:《商品交易之王》
作者:凱特·凱利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