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四美”光芒耀京郊

  • 發佈時間:2015-08-15 02:31:0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北京市以“生産美、生活美、環境美、人文美”12項具體標準,在京郊開展“尋找‘北京最美的鄉村’宣傳評選活動”。9年7屆,93個“北京最美的鄉村”脫穎而出,成為鄉村休閒旅遊的熱點。

  本報記者李慶國

  長城腳下水鎮邊的密雲縣司馬臺村、“鄉村旅遊升級版”的豐台區南苑村、“京北花卉大觀園”懷柔區花園村、百里山水畫廊中的延慶縣下灣村、靠“老娘們”手捍麵火起來的大興區東辛屯村……去年9月,2013~2014年度20個“北京最美的鄉村”新鮮面世,至此,全市“北京最美的鄉村”已達到93個。

  據了解,在2006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開局之年,北京市委農工委、市農委、市旅遊委共同創辦了“尋找‘北京最美的鄉村’宣傳評選活動”。活動緊緊圍繞展示新農村建設成果、促進城鄉交流互動、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的基本目標,始終突出“共建美麗鄉村、共用美好生活”的主題,將“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形象化為易記易傳的“生産美、生活美、環境美、人文美”,並細化為12項具體標準,每屆都分為“候選村莊推薦、集中宣傳報道、多種形式評選、活動總結表彰、活動深化提升”五個階段有序進行。截至目前,活動已經順利開展了9年7屆,逐步成長為全市知名並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活動,成為了城鄉互動的有益平臺。

  2014年國慶節7天假期,93個“北京最美的鄉村”成為了鄉村休閒的熱點。據逐村統計數據匯總顯示,只佔全市行政村總數2.36%的93個“北京最美的鄉村”,共吸引了67.5萬名遊客、佔郊區接待遊客總數的16.9%,總收入達到4952萬元、佔郊區旅遊總收入的12.8%。

  “三農”工作始終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重中之重。伴隨著服務首都富裕農民、統籌城鄉發展、率先實現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努力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等科學發展思路,首都的美麗鄉村建設紮實有序推進。

  科學的發展思路陸續轉化為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舉措: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實施農村基礎設施“五+三”工程、構建中心城—新城—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四級城鎮化體系、促進農民特別是低收入農戶持續快速增收、推進“新三起來”工程激發鄉村活力……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入美麗鄉村建設新階段的進程中,北京的農民發生了觀念性變化、農業發生了功能性變化、農村發生了由表及裏的變化。

  在此過程中,北京始終注重挖掘併發揮“北京最美的鄉村”的典型引領作用,同時努力強化輿論支撐。如今,北京的美麗鄉村如同一顆顆珍珠,在美麗的京郊大地上閃耀著“生産美、生活美、環境美、人文美”的光芒。

  生産美——

  美麗鄉村産業升級

  拓展生産新功能。明確了“種業之都”定位,種業銷售額穩定在100億元以上,約佔全國的10%;設施農業持續發展,規模已達35.85萬畝,有力地保障了首都“菜籃子”市場供應。

  拓展生態新功能。著力發展迴圈農業,促進節能減排,農田節水灌溉率達到90%;建立農業生態價值評價機制,全市農林水生態服務價值超過1萬億元。

  拓展生活新功能。不斷開發多種休閒農業模式,逐步培育“北京最美的鄉村”、“觀光農業示範園”等品牌,成為提高市民幸福指數的重要載體。

  拓展示範新功能。不斷提高農業發展科技含量和資訊化水準,全市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貢獻率達到71%,全國領先。

  生活美——

  美麗鄉村農民安居

  農民持續快速增收。實施農民增收行動計劃和低收入農戶共同致富行動計劃。2014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首次突破2萬元大關,是2006年的2.5倍;農民非農就業率超過85%。

  保障水準不斷提高。多次大幅提高農民社保待遇,農村醫療、養老保障明顯改善;在全國率先統一城鄉低收入家庭認定標準,實現城鄉養老保障制度一體化和全覆蓋。

  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市政府固定資産投資投向郊區比例連續多年超過50%;實施了“五+三”工程,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村基礎設施全覆蓋和公共服務全覆蓋;城鄉結合部50個重點村城市化改造成效顯著,48個新型農村社區試點建設穩步開展;10年來市級累計投入20.4億元,完成了山區8.4萬人的生態搬遷;目前已經完成農宅抗震節能保溫改造47萬餘戶。

  環境美——

  美麗鄉村生態創新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按照“乾淨、整潔、路暢、村綠、建制”的標準,創建國家生態縣2個、國家級生態示範區11個、國家級生態鎮91個、國家級生態村2個。

  創新溝域經濟模式。在建成253條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758平方公里的基礎上,逐步探索出産業融合與生態環境友好發展的溝域經濟發展模式,形成了四季花海、百里畫廊、天河川、白河灣、酒鄉之路等知名溝域,實施環境整治、生態建設、基礎設施、新村民居和特色産業等五項工程696個,總投資96.8億元。

  積極推廣新型能源。全面實施了“讓農村亮起來、讓農民暖起來、讓農業資源迴圈起來”的“三起來”工程,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村得到廣泛應用。

  減煤換煤、清潔空氣。2013年8月,全市在農村地區實施了“減煤換煤、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減煤換煤210萬噸,超過農村地區民用散煤總量的一半。

  人文美——

  美麗鄉村和諧文明

  教育文化設施逐步完善。自2006年以來,新建15所城鄉一體化學校;農村成人學校覆蓋所有鄉鎮,農民遠端教育網通達所有鄉鎮和重點村;形成了四級公共文化設施服務網路,行政村文化室100%全覆蓋;“村村配置全民健身設施”基本實現。

  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加強了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保護了傳統村落,16個村落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5個村落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逐步培育提升文明鄉風。始終注重“人的新農村”建設,評選出600多個首都文明村、近100個“首都文明鄉鎮”;出臺了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十個一”創建工程;連續舉辦了25屆農民藝術節,在寓教于樂中激發了農民的主體作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