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違法不曝光何談“動真格”

  • 發佈時間:2015-08-14 10:30:52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安徽省近日對多個出現嚴重土地、礦産違法的市縣區開展約談。當記者採訪省國土部門有哪些地方被約談時,卻被以種種理由拒絕。面對嚴重違法問題,國土部門這種態度令人費解。如果曝光違法尚推三阻四,“動真格”何從談起。

  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早就成為社會共識。然而,一些地方仍然心存僥倖,在用地用礦上屢屢觸碰“紅線”。除了安徽此次指出有8個地方外,同類現象在其他地方也大量存在。今年上半年,河北、遼寧、陜西等19個省級國土部門公開通報的數據顯示,與一季度相比,二季度開展掛牌督辦和公開通報的省份增加了12個,次數增加了21次,案件增加了92起,呈現出增長趨勢。

  面對違法用地用礦問題,相關部門開展執法檢查,召開警示約談會,公開曝光相關案例,都是敢於“動真格”的表現。此次安徽僅點出有8個地方違法嚴重,卻對到底是哪些地方諱莫如深,如此“遮醜”“護短”,必然使警示約談的震懾作用大打折扣。

  記者梳理髮現,今年以來,無論是國土資源部,還是一些省市國土部門,對土地、礦産違法問題不僅嚴肅處理,而且還大都指名道姓地公開通報。如此看來,土地、礦産違法並非不能公開的“秘密”,有關國土部門以怕影響基層積極性、未經上級批准等做説辭不予公開,實在站不住腳。

  敢不敢曝光違法對象,體現的是工作作風,檢驗的是責任擔當。礙于情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做“老好人”,無助於履行好應有的職責。而敢於破除阻力,敢於動真碰硬,早日揭開被約談地區的“蓋頭”,對違法用地嚴重問題公之於眾,正是紀律嚴、作風實的體現。

  土地、礦産違法不斷,與長期以來一些地方的執法失之於寬、失之於軟密切相關。早日完善相關制度,織密執法監督網,倒逼監管部門對違法行為“露出牙齒”,才能使心存僥倖者早日收斂,切實讓土地、礦産合法依規地正當使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