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昌農業綜合改革進入新常態

  • 發佈時間:2015-08-13 07:34:25  來源:南昌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張曉輝 記者 吳思勇

  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唯改革才能發展,唯改革方有動力。

  兩年前啟動的南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拉開了我市農業綜合改革的大幕,南昌自此進入農業綜合改革的新常態。如今,南昌農業綜合改革已擴大到多個領域,隨著各項改革開花結果,我市農業綜合改革已經帶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的多重效益。

  協調推進 全市上下“一盤棋”

  南昌農業綜合改革實行“政府主導推進,縣區主要實施,農民主體參與”的工作機制,充分調動了各方積極性,全市上下心往一起想、勁往一處使,匯聚了推進改革的強大合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綜合改革工作,先後召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宣傳動員會、調研座談會等20余次會議,專題研究改革方案、部署改革工作、調度改革情況、解決改革困難。同時,我市建立了農業綜合改革各有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各縣區也成立了有關組織領導機構,在全市形成了“四級書記親自抓、四套班子齊上陣”的領導機制和政府總攬、農業部門牽頭、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為切實推進改革工作,我市組建了10個工作督導組,每週實地督導改革工作推進情況,各縣區採取縣級領導挂片、鄉鎮領導包村的方式進行督導,各行政村由“村民理事會”作為工作落實的主體,形成了“市縣指導、鄉鎮主導,村主體、組實施”的工作運作體系,農民從“要我改革”變為“我要改革”。

  整體佈局 構建立體“推進網”

  各項農業改革雖然相對獨立,但又相互關聯。我市在整體推進農業綜合改革中,牢牢把握各項改革的內在聯繫,實行“狠抓重點、以點連線、以線擴面”的整體推進機制,構建了“點——線——面”的立體推進體系。

  我市緊緊抓住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這個關鍵,以強力推進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作為帶動全市深化各項改革的切入點,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護農民土地權益、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健全農村治理體系打下了重要基礎。截至目前,我市農村土地確權頒證工作涉及的四縣八區、82個鄉鎮(管理處)的1040個行政村,已有79個鄉鎮的1008個行政村在整體推進,佔全市總數的97%。我市探索形成的“十步工作法”和“十字要訣”已在全省推廣。

  在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改革的基礎上,我市還率先在全省開展了農村土地流轉交易市場建設、率先在全省啟動了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改革、率先在全省推進了農村綜合産權交易市場建設。同時,我市全面推進了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財政惠農信貸通、農業行政執法建設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産權制度改革等工作。目前全市有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1499個,累計爭取財政惠農信貸通貸款10.84億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産權制度改革在青山湖區啟動試點。

  突出實效 打造發展“新引擎”

  現代農業發展的土地要素被激活,利益分配機制得到創新,南昌農業綜合改革的紅利充分釋放,發展的春潮澎湃奔涌。

  記者從市農業局了解到,隨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交易市場的建立,我市農村土地流轉呈現出由口頭流轉向合同流轉、零星流轉向連片流轉、短期流轉向長期流轉轉變的新特點。全市農村土地流轉總面積達99.05萬畝,佔全市二輪承包總面積的37.4%,高出全省平均水準7個百分點。規範土地流轉帶來了流出方、流入方雙方效益的提高。對流出土地的農民來説,除了每年每畝可獲得400~800元的“租金”,還能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從農業項目中獲得“股金”,進城務工後還能領取一份“薪金”;對流入方來説,土地流轉規範讓進入農業領域的工商資本吃上了“定心丸”。如今,我市農村土地呈現出向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規模流轉的趨勢,全市農村土地流轉總面積中有70%流轉到了專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手中。統計顯示,目前全市有家庭農場7658家,佔全省數量的三分之一,經營耕地總面積94.6萬畝,佔全市總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農民專業合作社3982家,入社成員累計8.29萬戶,佔全市農戶總數的三分之一,另有各類專業大戶7726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