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俄經濟創六年最大跌幅, 中國影響不大

  • 發佈時間:2015-08-12 12:46: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三座大山”重壓俄經濟】

  俄羅斯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安德烈·戈洛傑茨基認為,俄經濟大幅下滑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俄經濟高度依賴石油等能源出口,俄羅斯每年財政收入的近一半來源於石油和天然氣出口。

  國際油價下跌使俄財政預算無法實現,政府無法償還全部外債,很多預定投資項目因資金短缺不得不被凍結。同時,俄石油天然氣領域壟斷嚴重,油價下跌使企業負擔加重,政府還得拿出大量資金去補助壟斷企業,導致政府財政負擔加重。

  其二,俄經濟對外部資本的依賴性大,西方對俄金融制裁直接導致俄無法從西方金融市場獲得貸款,加之俄還需償還之前的貸款和利息,很多俄羅斯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擴大生産,甚至出現破産危機,大量工業、能源開發項目因此被擱置。 其三,盧布貶值和通貨膨脹導致俄居民實際收入和購買力下降,這導致俄無法靠擴大內需來實現經濟復蘇。

  

  【中俄貿易受挫但前景向好】

  俄經濟衰退給中俄貿易帶來了不利影響,今年上半年兩國貿易額出現大幅下滑。據中國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2015年1至6月,中俄貿易額為31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30.2%。

  其中,中國對俄出口146億美元,同比下降36.3%;中國自俄進口165億美元,同比下降23.9%。

  俄分析人士指出,造成中俄貿易大幅下降的根本原因在於兩國貿易結構失衡。能源和原材料是俄向中國出口的主要商品,油價下跌勢必使俄出口收入減少。

  與此同時,中國向俄羅斯出口的主要是機電産品及大量輕工業製品,俄居民購買力下降也導致中國向俄出口的商品總量和收入減少。

  俄經濟運作壓力加大和中俄兩國貿易額出現下降並不意味著兩國貿易會走向低谷。戈洛傑茨基表示,中俄兩國貿易額下降只是暫時的。一方面,俄經濟體量巨大,遲早會走出危機。

  另一方面,俄中兩國政治關係良好,而且經濟互補性強。地緣政治壓力會使中俄兩國繼續擴大在上合組織、金磚國家框架範圍內的合作,中方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俄方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前景也非常廣闊。這表明,兩國貿易實現長期穩定增長依然具備堅實基礎,兩國應充分挖掘擴大經貿交流的潛力。

  對今年以來中俄貿易出現的波動,中國駐俄羅斯使館公使銜經濟商務參贊張地認為,這一現象是暫時的,並不意味著雙邊經貿合作走向低谷,而應該看到兩國經濟結構互補性強,合作面寬、市場空間廣闊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兩國貿易實現長期穩定增長依然具備堅實基礎。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建民認為,在此形勢下,中俄雙方應努力改變合作模式,提高合作品質,擴大相互投資,尋找新的增長點。(記者吳剛,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