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古人也玩畢業PARTY

  • 發佈時間:2015-08-12 08:31:06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8月,空氣裏便開始瀰漫著離別的氣息。為了紀念曾經的美好,今天的畢業生們絞盡腦汁、玩盡花樣,為自己的校園時光做最後的“祭奠”。那麼,古人是否也有這些豐富多彩的畢業活動?他們又怎樣慶祝自己的“畢業季”呢?

  科舉考試是古代多數士人的“畢業考”,他們的“畢業季”活動自然也安排在科舉考試前後。這些大大小小的活動,從離開家鄉赴京趕考時就開始了,放榜後仍遲遲不息,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序曲

  解試之後各地大辦“鄉飲酒禮”

  “畢業季”的前奏開始於舉人通過州府舉行的解試後,由州府長吏為其舉辦的“鄉飲酒禮”。鄉飲酒禮本為顯示尊老、養老,與科舉無關。隋唐時期,科舉製成為中央選官的主要途徑之一,普通讀書人經解試、省試兩級考試後,獲得授官資格。在這兩級考試之間,各地官員為通過解試、即將赴京參加省試的學子舉辦盛大的鄉飲酒禮,一來慶賀他們通過第一級考試,二來也祝願他們在接下來的第二級考試中有優異表現,為家鄉爭光。

  重頭戲

  拜主考拜宰相再拜皇帝

  鄉飲酒禮和謁先師固然隆重,但僅是第一級考試之後的活動,充其量只能算古人“畢業季”的序曲,真正的重頭戲要到考試結束、放榜後方才慢慢登場。這些新科及第的“畢業生”,要參加謝恩、過堂、期集等一系列活動。其“畢業季”的繁忙,比之現在,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首先是拜謝主考官的“謝恩”。唐代省試放榜之後,凡榜上有名的進士,要一同前往主考官的府邸。謝恩時,狀元出列致辭,接著進士們一一拜見主考官,作自我介紹。

  隨後,主考官便要帶領新科進士到中書省都堂去拜見宰相,是為“過堂”。主考官帶領進士們進入中書省,在都堂依次站立。主考官向宰相行禮畢,仍由狀元代表致辭,其餘進士依次自我介紹並致謝,和謝恩時一樣。

  考試增加殿試之後,所有進士及第者均為“天子門生”,向主考官謝恩之禮也變為向皇帝謝恩,稱為“朝謝”。之後,元明清三代亦延用了這一禮節。清代的進士除拜謝皇帝之外,還要專門赴國子監和孔廟拜謁孔子,並在那裏舉辦他們的“畢業典禮”。

  狂歡

  你可曾赴過瓊林宴

  進行完這麼多嚴肅繁複的禮儀活動,“畢業生”們終於可以盡情地“畢業狂歡”了。首先,少不了的是“畢業聚餐”,即黃梅戲《女駙馬》唱詞中提到的“瓊林宴”。它是皇帝專為款待新科進士而舉辦的宴會,因北宋時賜宴地點位於皇家花園瓊林苑中而得名。

  除為文進士設立的“瓊林宴”外,還有為武進士舉辦的“會武宴”。這兩場宴會最初是新科進士湊份子來籌辦的,但朝廷也會有所表示,如賜宮廷美食、賜酒、賜錢等。五代以後則逐漸由朝廷買單,官方色彩日益加深。

  此外,進士們也會籌辦自己的宴會,尤以唐代的“曲江宴”為勝。曲江宴因設于長安城東南的曲江一帶而得名,往往是古人“畢業季”的最後一項活動,更貼近於現代的畢業宴。吃完這頓,他們就自赴前程、各奔東西了。

  旅行

  貴胄公卿趁機選婿

  “畢業狂歡”不僅有吃,還有玩。近幾年流行起來的“畢業旅行”,其實早在唐代就已經出現了。而且,當時還存在專門籌辦相關業務的民間組織,稱為“進士團”。他們為新進士安排各種活動,收取一定費用。“畢業旅行”常在春天進行。

  孟郊的《登科後》詩云:“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便將這種喜悅之情渲染得淋漓盡致。在“畢業旅行”中,進士團會組織新科進士賞春花、嘗櫻桃、瞻佛牙、打馬球等,“畢業生”得以盡情肆恣,釋放寒窗寂苦,也吸引了長安城中眾多名流佈衣前來觀賞,爭相目睹進士風采。

  普通百姓往往讓兒子以進士為榜樣;貴胄公卿則仔細觀察、留意這些科場新貴,為待字閨中的千金物色東床。有時,皇帝也會親臨新科進士的“畢業旅行”,甚至為心愛的公主挑選駙馬。不少新科進士就在此時被相中,引得他人艷羨不已。

  如此的“畢業大Party”,有時會持續數日甚至月余。此後,“畢業生”們將接受銓試,準備譜寫他們仕途的燦爛篇章。幸運者及名門之後或可一路青雲直上。然而,對更多家境貧寒、出身低微的新進士而言,初入官場的他們,也會像如今的職場新人一般,感受到書本與現實的種種差距,個中不適是他們“畢業季”過後所要面臨的嚴峻考驗。

  (據《北京青年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