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伊朗迎來經濟發展新機遇

  • 發佈時間:2015-08-11 11:06: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核心閱讀

  自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上月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後,不少國家紛紛摩拳擦掌,派出高官和企業代表團“打前站”,搶灘伊朗市場。伊朗總統魯哈尼近日表示,伊核協議實施後,對伊制裁將解除,伊朗將打開通向世界的大門。伊朗擁有約8000萬人口,自然資源豐富,制裁一旦解除,伊朗市場將顯現旺盛活力。

  多國瞄準伊朗這片投資熱土

  伊核問題全面協議7月14日簽署後,各國政要走馬燈般訪問伊朗,尋找合作商機。7月19日,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能源部長加布裏爾訪問德黑蘭。法國外長法比尤斯隨後於7月29日到訪伊朗,展現出同伊朗加強政治和經濟關係的願望。8月4日,義大利外長真蒂洛尼和經濟發展部部長圭迪率領規模龐大的代表團訪問伊朗,商討經貿領域的合作,其他國家的工業企業也在積極籌備派出經貿代表團。

  德國工商大會主席施威策表示,伊朗曾是德國在歐洲以外的第二大出口市場。很多德國企業希望恢復這個勢頭。據統計,目前德國有80家企業,比如西門子、漢高和拜爾等在伊朗設有分公司,1000多家企業開設了辦事處。去年德國對伊朗出口24億歐元。德國工商大會預計,今明兩年德國對伊朗出口有望翻番,達到50億歐元。

  法國去年派出了130多名企業家組成的代表團,其中不乏道達爾、阿爾斯通、法國電信等知名企業。法國標致汽車公司7月底證實,正在與伊朗汽車公司霍德羅進行溝通,在伊朗建立汽車廠。在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以前,伊朗曾是法國標致的海外第二大市場。

  比利時布魯蓋爾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阿裏希亞·埃雷羅在《金融時報》網站撰文指出,根據最保守估計,伊朗在今後10年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值將大於義大利。伊朗豐富的油氣資源有助於減少歐洲對俄羅斯的依賴。伊朗對德法等國的消費産品也存在巨大需求,預計10年內將更新300架飛機。

  除了歐洲國家,此次搶灘伊朗的國家也不乏亞洲國家的身影。據悉,南韓産業通商部部長助理禹泰希將於8月末率南韓能源企業訪問伊朗,為的是在油田開發、擴大原油進口、大型成套設備工程訂單等方面搶得先機。南韓貿易協會方面6月就組織鬥山重工業、大宇國際、三星電機等19個機構和企業的40余人經濟代表團訪問了伊朗。

  有評論指出,不同於長期緊張的伊美關係,不少國家長期以來都與伊朗保持著良好關係,明年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生效以後,各國不願錯過伊朗這片投資熱土,很多企業希望在原有合作基礎上提升水準,因此紛紛前往伊朗“打前站”,希望抓住商機。

  解除制裁將帶來旺盛的需求

  據伊朗媒體報道,目前外商投資主要集中在伊朗的鋼鐵、礦産及油氣等領域。德國《經理人雜誌》宣稱,伊朗具有高素質的勞動力和豐富資源,它如同一個“沉睡的巨人”,在被制裁多年後積累了龐大的經濟需求,自然能夠吸引外資進入。

  伊朗為什麼能成為投資的“寵兒”?分析人士指出,主要基於以下幾點原因。其一,伊朗被定義為中高收入的國家,國內人口約為8000萬,制裁一旦解除,伊朗的市場就將顯現旺盛的需求。同時,伊朗是中東最大的汽車生産國,年均生産能力約100萬台,因此相關零部件需求將維持在較高水準。伊朗還是中東第二大石油化工製品生産國,世界第四大産油國,考慮到相關産業由伊朗政府集中扶持,可預期的産業規模將不斷擴大。

  其二,伊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逐漸開放的環境,為外來企業投資創造了便利。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位居世界第四和第二,鋅與鐵礦石儲量也高居世界前十。

  其三,總統魯哈尼上任以來,對外倡導務實的外交政策,對內積極實施改革,並且取得了一些成效。據當地媒體報道,伊朗政府已經通過貨幣和財政政策,成功壓低了通貨膨脹率。種種改革舉措,強化了外界對伊朗發展經濟的信心。

  其四,作為伊核協議一部分,目前被凍結的大量伊朗資産都將被解凍,相關金額估計可達1000億到1500億美元,被解凍的資金,將增強伊朗在國際市場中的交易能力。

  伊朗也在通過種種舉措,增加對外開放的程度,吸引國外投資。伊朗中央銀行行長賽義夫8月4日表示,伊朗計劃取消對設立外資銀行的限制,使外國投資者更加順利地通過伊朗股東發展銀行業務。

  投資仍面臨著一些政治風險

  目前在伊朗投資依然面臨一些風險。首先,美國國會目前仍在對伊核協議進行審議。伊朗目前還需要向國際原子能機構彙報伊核項目“可能的軍事用途”,目前尚不清楚對伊朗的制裁何時能夠完全解除。因此,一些國家目前還處於觀望狀態,一些外資公司目前也不願透露與伊朗的合作細節,以減少或規避風險。

  其次,長期以來,伊朗經濟與國際市場相對隔絕,外資長久沒有進入,此次大量外資涌入,伊朗國內市場能否消化,能否較好地實現對接,尚存疑問。伊朗副外長阿拉克齊表示,伊核談判為伊朗提供了多方經濟合作的機會,其中包括“急切”的西方國家。歐洲外長排著隊前往伊朗,但並不意味著伊朗將會滿足他們的一切要求。與此相反,伊朗手握著選擇的權利。

  再次,雖然制裁解除後,伊朗的經濟增長將顯著提升,但伊朗經濟事務與財政部長阿裏·塔伊布尼亞8月4日也表示,解除制裁後的相關效果將逐步顯現,目前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觀察人士稱,如果伊朗再嘗試研製核武器,將迫使國際社會重新啟動對伊制裁,已經在伊投資的國家不會願意撤出資本,這也將使局面更加複雜。

  巴基斯坦伊斯蘭堡政策研究所伊朗問題研究專家拉希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伊朗經濟由於受到制裁,長期處於疲軟狀態,即便在解除制裁,外資紛紛涌入的大背景下,伊朗政府也需要科學合理地利用外資,避免對石油等收入的過分依賴,利用政府新增加的收入,提高製造業及非石油産業出口,同時健全國內的工業佈局,激發各行業的潛在增長,為經濟的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本報伊斯蘭堡、柏林、首爾8月10日電 記者楊迅、徐偉、管克江、陳尚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