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天津:創新試水碳金融

  • 發佈時間:2015-08-11 05:45:1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3月30日,天津天豐鋼鐵有限公司與中碳未來(北京)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在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完成國內首筆6萬噸控排企業購買中國核證自願減排量線上交易,標誌著控排企業通過市場化手段實現低成本履約已經進入操作階段。4月29日,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完成國內最大單中國核證自願減排量,交易量為50萬噸。兩項交易之“最”奠定了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的地位。

  2013年,天津排放權交易所正式啟動碳排放權交易以來,鋼鐵、化工、電力熱力、石化等5個行業的114家企業成為天津碳交易市場主體。這些企業共同的特點是:二氧化碳年排放量達2萬噸以上。

  “試”在哪?

  據了解,在國家確定的7個試點省市中,天津市是唯一同時參與了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及區域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直轄市。相對於以往在若干領域的探索,此次天津作為國家首批區域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在交易類型、交易屬性、交易範圍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內涵。

  “天津試點碳市場是基於配額進行的,後者是強制的。同時首批試點企業覆蓋了全市涉及五大行業114家企業,範圍更廣。”天津市發改委負責人給記者打了個比方,天津為納入試點範圍的行業確定了一個碳排放的總量,然後把這個總量分配到每個企業,這就是配額。對企業來説,假如給了100噸的碳排放配額,而企業實際排放了90噸,就可以拿這90噸去完成履約,剩下的10噸可以拿到碳市場上去賣,獲利部分用來彌補企業日常減排的成本;如果不想賣,這10噸也可以結轉到下一年使用。反過來,如果企業一年內排放了110噸,企業可以通過增加減排措施、提高能效等辦法減排,也可以直接到碳市場上去購買10噸排放指標,從而完成履約任務。

  “新”在哪?

  “在交易體系設計中,天津碳市場的交易平臺功能是最全面的,掛牌、拍賣、協議轉讓和常態的網路現貨都能在一個平臺上實現。今後如果有新産品加入,也不用再重新進行網路開發設計。”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總經理王靖告訴記者。

  在規則設計方面,天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既為試點企業實現交易和完成履約提供了平臺,也有利於吸引廣大社會合格投資者進行交易和投資獲利。天津市碳市場是繼深圳之後,全國第2個向個人投資者開放的市場,對社會參與方更加開放。

  此外,天津碳市場還制定了更為嚴格的市場監管和風險管理制度,實施了雙重風險準備金、大戶報告和最大持有量報告制度。在《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碳排放權交易風險控制管理辦法(試行)》中,明確規定設立交易所和會員雙重風險準備金制度,除了針對會員提取風險準備金,交易所也要在指定的商業銀行開立風險準備金專用賬戶,在自有資金中一次性提取10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此外還要按照月度凈手續費收入總額的3%按月計提。

  如何助轉型?

  “碳排放權交易是一種市場手段,可以實現單靠行政手段難以達到的節能減排效果。”王靖認為,在碳排放交易市場的調節下,企業必然會努力提高技術節能減排,這樣也推進了整個行業生産水準的提高。無論是不是控排企業,在市場利益的引導下,會讓各個主體願意加入其中,而且加入越早成本越低。

  專家表示,天津産業格局特色鮮明,重化工業特點顯著,能源消費和碳排放大戶數量和體量突出。與其他試點地區及一線城市已完成或正在大幅削減工業企業生産能耗和碳排放的形勢不同,天津正處於經濟快速增長階段,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節能減排工作面臨形勢和發展階段情景的典型代表。因此,在一個經濟高速增長、碳排放總量尚未達到峰值的城市進行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更具有典型性和樣本意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