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湖北:市場活交易興

  • 發佈時間:2015-08-11 05:45:1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7月1日,湖北亞東水泥有限公司通過湖北省碳排放配額登記註冊系統足額提交2014年度配額,成為湖北省內碳排放交易首家承擔履約責任、完成清繳義務的企業。公司董事長張才雄介紹,由於亞東水泥長期保持同行業較低的“排放標桿值”,不僅能源成本遠低於同業,而且如果今年産量保持不變,企業將獲得大量富餘碳排放配額,實現“成本”與“配額”的雙贏。

  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另一家嘗到碳排放權交易甜頭的企業,公司科技中心主任方婭蘭告訴記者:“去年,通過一項廢氣回收技術改造,不僅公司每年多生産1萬噸液化天然氣,而且節省下來的碳排放權通過交易直接獲利100萬元。”

  允許機構參與競價

  到7月10日,參與湖北碳交易首年度履約工作的138家企業,已有111家企業完成履約工作,佔企業總數的80.43%。

  2014年4月,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正式上線,當日成交51萬噸,成交金額1071萬元。一年來,湖北碳市場總成交量、總成交額、日均成交量等指標僅次於歐盟,位居全球第2、中國第1。截至6月30日,湖北碳市場總成交量1416萬噸,交易總額3.31億元;二級市場上,協商議價總成交量1052萬噸,佔全國的42%,交易總額2.5億元,佔全國的31%。

  “碳交易就是要用‘市場的手’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而這‘市場的手’一手拿著‘金元’,一手握著‘大棒’。”參與制度設計的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齊紹洲説,“優先納入碳排放的企業,優先納入國家和省的項目,優先支援納入碳排放的企業申請金融機構的綠色信貸和融資服務;建立碳排放權黑名單制,省內各項發展工作不得為未履約企業的項目進行申報,不得通過該企業的審查等都是行政的手段。”

  配額分配是實現減排目標、保障碳市場健康運作的關鍵。齊紹洲分析,湖北碳排放權交易火熱一方面是配額偏緊,湖北近年正值高速增長時期,用5年前的排放數據去計算配額就顯得不夠用;另一方面是湖北是全國7個試點中唯一一個允許機構投資者參與一級市場公開競價的試點,直接帶活了一級市場交易。此外,二級市場允許符合條件的個人投資者參與,市場資訊公開透明,再加上碳金融創新,讓湖北碳交易量佔據了全國半壁江山。

  企業減排積極性提升

  湖北省納入碳交易的主體是綜合能源消費量6萬噸標煤及以上的重點工業企業138家,涉及電力、鋼鐵等12個行業,納入行業排放佔全省碳排放35%。今年,全省納入控排企業數量將增至184家。

  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副總經理張杲坦承,對企業來説短期內很可能會增加經營成本,但如果能很好地運用碳資産工具的話,企業也可能獲益。納入碳交易範圍之後,企業每年能獲取免費的配額,企業的資産負債表上就會多出碳資産一項,就可以用作質押貸款、託管等,為企業提供較低成本的現金流。

  張杲舉例説,企業可將自己獲得的配額託管給專門機構在碳市場上進行交易,約定好託管的費用是1元/噸,這樣企業什麼事都不做就能獲取100萬元的收益,而企業在期末配額不足購買碳配額的時候還花不了100萬元。資信好的大企業還可以將碳配額在銀行做質押貸款,貸款利率甚至可以低至4.4%,就算是中小企業也能拿到利率6%至7%的貸款。

  湖北省發改委主任李樂成告訴記者:“與過去強制攤派減排任務相比,社會減排成本明顯降低。”市場機制下,企業減排積極性明顯提升,減排與市場收益成效顯著。碳交易啟動後,湖北企業2014年節能改造投資比2013年提高38%,部分控排企業通過碳交易獲取減排收益6500余萬元。2011年至2014年,湖北省單位GDP排放強度明顯下降,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碳強度下降17%的目標,有色、食品、化纖、醫藥四大行業碳排放量較上年度下降11%至30%。

  設立國內首只碳基金

  與全國其他試點省市相比,湖北碳交易創新步伐更快。湖北省碳排放權交易中心與多家銀行簽署800億元的全國最大碳金融授信,用於支援減排技術應用和綠色能源項目開發;全國首創碳質押貸款碳資産託管等業務,累計促成4.4億元碳排放權質押貸款、碳資産託管200萬噸;設立國內首只碳基金,第一筆規模為3000萬元已全部用於投資湖北碳市場;中心能夠提供質押回購、碳債券等各類碳金融産品支援綠色、低碳産業發展。目前,由控排企業、碳資産管理公司、金融機構、個人等市場主體博弈形成價格均衡,使湖北碳交易成交價穩定在21元至29元/噸之間。

  同時,湖北還積極探索基於碳市場的農林生態補償機制,走一條低碳扶貧的道路。實施了神農架林區和通山縣的林業碳匯項目試點,統籌規劃了全省近200萬畝林業碳匯項目開發,預計碳匯收入近千萬元;實施了全省農村戶用沼氣低碳扶貧項目,統籌開發全省180萬戶用沼氣,預計增加農民收入3600萬元,促進了農村能源結構的優化。通過開展生態補償項目,為國家探索建立基於碳市場的生態補償機制,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