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式教育vs英國學生,誰贏了?

  • 發佈時間:2015-08-11 01:30:4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將新聞進行到底

  文·實習生 潘 婷

  倫敦時間8月4日21:00,BBC終於在萬眾矚目中播出了《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紀錄片的第一集。片中,5名中國老師被派往英國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由50名13—14歲的青少年組成的班級代課一個月,用中國式的教育方法來教授英國學生。4周後,他們將和另外一組由英國老師教導的學生一起參加考試,來一場中英教育模式大PK,看看究竟哪一種教學方式更有效。

  在節目播出之前,這一紀錄片已經引發了不少話題。“英國教師荒求助中國教師BBC紀錄片欲探教育方法”“中國教師英國試教被激怒 抱怨英國學生太散漫”“英國記者:事實勝於雄辯 中國教學就是比英國強”等緊緊抓住了人們的眼球。不少看過紀錄片的人稱,節目中中國老師被氣瘋,英國學生被訓哭,似乎中國的教育方式在英國有些水土不服。隨著這一事件引發話題的不斷深入,我們不禁要問,BBC為什麼要拍這樣的一部紀錄片?英國出現教師荒的原因是什麼呢?中西方教育方式又暴露出何種差異呢?

  倫敦大學教育學院: “中國式教育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英國廣播公司(BBC),成立於1922年,是英國最大的新聞廣播機構,也是世界最大的新聞廣播機構之一。啟動的這個項目叫做“中國化的英國學校”。BBC花半年時間篩選5位中國教師,然後花一個月時間在英國漢普郡的博航特中學開設“中國實驗班”,該班有50人,不僅全天作息安排和中國學校相同,所有課程也都由中國老師來上,甚至學生們還需要和中國孩子一樣舉行升旗儀式、做廣播操、做眼保健操等。節目組全程跟拍,最後剪輯出一部幾十分鐘的紀錄片。BBC希望通過這個研究項目,探尋中國高品質的基礎教育能否教好英國學生。

  為什麼選中博航特中學拍攝紀錄片呢?這所學校能代表英國中學學生的普遍水準嗎?

  博航特中學為全英第一所開設沉浸式中文教學項目的公立中學,校方及學生家長都十分支援與重視中文教學,其先鋒式中文教學項目受到了中英媒體的高度關注。2013年11月底,英國首相卡梅倫中國行前特邀六名博航特中學學生以及中文主任李青蔚老師訪問唐寧街十號討論交流學習中文的體會。

  赴英教學的5位教師之一、南京外國語學校初中英語教研組組長、特級教師李愛雲老師接受媒體採訪時説道,“倫敦大學教育學院在全球QS教育專業排名中位居第一,他們認為中國的基礎教育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有意向做一次中國式教育的研究項目,和BBC合作。他們選擇的是英國漢普郡一所非常好的中學博特航中學,排名前十”。

  英國招聘危機: 工作量大、教師培訓途徑複雜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27日報道,英國教育部長Nicky Morgan宣佈,為了應對英國學校的“招聘危機”,教師下午5點後不許批改作業或發送工作郵件,這些時間應投入到備課中。全國校長協會的調查也顯示,目前有2/3的學校招不到有資質的教師。超過1000名校長中,有62.4%的人在調查中承認招募新教師遇到困難。

  曾在英國倫敦教書的上海外教薩拉·傑恩·伊沃伊向筆者表示,她並沒有聽説英國教師職位告急的事:“但我知道每年有大批教師離職,轉行去幹別的。”提及轉行原因時,她認為在英國做老師實在太辛苦,每天要有大量的文書工作,比如批改作業、備課、寫課堂總結、評語等,“英國教師根本沒有一點閒暇時間,一點都沒有!”她這樣説道。據統計,2014年英國學前與小學階段教學崗位教師的基本工資加入津貼後平均年薪為36600英鎊;中學教學崗位的教師為39600英鎊。儘管英國教師工資水準居於歐洲中上游,但當其他職業提供更高的薪水,其他職業的壓力比教學更小時,教師或許會選擇離開學校。

  除了工作量大的原因使英國教師苦不堪言,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張自然教授表示,英國職前教師培訓有4條主要路徑,不過,無論是以高等院校為基地還是以中小學為基地,都會要求項目申請者至少在兩所中小學進行24周的實際教學實踐,進行關於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還須通過觀察評估其教學技能。“由於當前進入教師行業的路徑過於複雜,導致一些人放棄了從事教師職業的意願,改從助教工作。”他指出,當前英國職前教師培訓路徑的複雜與混亂已經導致教師招聘出現困難。

  中國留學生: 中西方教育各有側重

  已經在倫敦大學度過了一年的交換生賈秋意對筆者説,“英國的教育注重更多討論,通過實踐,自己發現問題。老師只是指引學生,上課形式比較自由,學生容易産生興趣;而國內很多中學都是以成績為重,被動接受知識,老師填鴨式灌輸,比較枯燥”。

  在英國諾丁漢大學攻讀醫療建設保障專業的留

  學生王維東告訴筆者,在我們大學,讀商科的華人有很多。這些華人大部分都是在國內接受的基礎教育。“我覺得我們中國的教育不比西方的差,在我們學校很多拿獎學金的都是中國人。”

  剛剛從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學專業博士畢業的留學生蘇錫對筆者説:“中西方教育其實差異很大,特別是基礎教育,中國教育一般以“記住”為開端,累積的知識多了才慢慢用於使用,優點是特別適合應試教育,缺點是大多數學生沒辦法運用起這些知識,導致他們進入大學之後比西方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職業競爭力都要落後些。”

  “西方的教育看似以‘玩樂’為主,實則是在培養學生的自我創新思維,雖然有助於學生進入高等教育後的發展潛力,但缺點是大多數人因為基礎教育階段的知識基礎累積不夠,最終無法考取優質高校。”他坦言,英國的基礎教育確實有很大的問題,比美國都差很多。“我有好幾個英國的朋友,至今連兩位數的乘除法都離不開計算器。”

  專家觀點: 理性對待教育差異 沒有哪種教育是沒有缺點的

  今年2月,英國哈帕柯林斯(Harper Collins)出版社與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達成協定,上海知名教學輔導用書《一課一練》數學分冊將在英國出版。英國版本的《一課一練》取名為《上海數學·一課一練》,共11冊,而中國版本則有23冊。編者根據英國中小學的教學內容,對原版做了適當的改編和增刪。不久之後,當中國學生在“壓軸題”面前苦思冥想時,英國同學可能也會在同一題上絞盡腦汁。

  北京大學教育學博士、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訪問學者、現任教育與人類發展係副系主任沈文欽接受筆者採訪時表示,“據我了解,英國的經濟學博士有一半是非英國人。這種情況的出現也就産生了英國對基礎教育的反思”。

  “我們國家的基礎教育雖然嚴格,但起碼保障了學生的基礎素質;高考相對於其他國家也更加公平,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同時,我們的理工科培養也很出色。美國學生讀商科的多,數理化這方面基本靠中國留學生來填補,這是我們一個很大的優勢。”他接著説,“大家對中西方教育差異都表現出了傾斜一方的趨勢,對中國教育批評頗多。其實,究其原因,我們對教育投入的成本並不高,西方大學助教有五六個,學生下課後仍然可以向助教探討問題,而中國普遍沒有,學生們都是上完課就走了。”

  “中方、西方教育各有特點,沒有哪一種教育是沒有缺點的。”南京市教科所洪劼劬老師接受媒體採訪時説。洪老師曾在美國鹽湖城的各類型學校交流學習一個月,對西方的學前教育、小學、初中、高中等各個階段的課堂均有所了解。在他看來,BBC紀錄片裏英國孩子的種種反應其實非常正常。

  “我們的教育有非常嚴謹的國家課程標準,老師開展課堂活動都是在這個框架下進行,老師們認真負責,每一節課都會有自己的預設,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大家也都要有一個設計。”洪老師認為,“他們的課堂活動與參與會非常多,且活動基本全由學生自己設計完成,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孩子各種不同特點造成不同的學習結果,老師也不會太在意,而我們的老師則更加重視學習效果,體現在考核上就是成績到底怎麼樣。”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孫雲曉表示,對於此次中西方教育的差異,我們不能單一地評判哪種教育方式更好,我們既要看到中國教育注重孩子的基礎知識學習的優點,又要借鑒西方教育注重孩子實踐能力的特點,這樣才能培養出學貫中西的創造性人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