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天眼”守護世界文化遺産吳哥窟

  • 發佈時間:2015-08-10 13:12: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8月10日電(易淩 歐陽翠詩 于嘉)對於世界文化遺産的保護,大家對重建修繕歷史遺址或限制遊客人數等做法不會感到陌生,但您或許難以想像,中國正用遙感技術建設一個“天眼”系統保護包括古老的柬埔寨吳哥窟在內的世界文化遺産。

  設立在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産空間技術中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全球設立的第一個用遙感技術監測和保護世界遺産的機構。該中心常務副主任洪天華10日對記者表示,中心利用遙感技術對柬埔寨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産吳哥窟周邊環境的監測和保護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功,對吳哥窟遺址及周邊環境開展了近實時監控。

  2013年,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産空間技術中心與柬埔寨吳哥窟世界文化遺産管理局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監測吳哥窟及其周圍環境。

  此後,中國幫助吳哥窟世界文化遺産管理局安裝了一個虛擬的衛星地面接收站,及時監測吳哥周邊環境,尤其是北邊庫侖山森林覆蓋的變化,獲取相應數據。同時,還對吳哥窟世界文化遺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開展了技術培訓。

  洪天華説,通過中方的技術支援,吳哥世界遺産管理局現已擁有了‘天眼’系統,能隨著衛星的移動,及時監測吳哥窟及其附近的山脈、原始森林及湖泊河流發生的情況,對現在和過去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在發生自然災害或人為破壞時,能夠迅速做出反應。而數據的長期蒐集,則能協助對方做出趨勢性研判,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吳哥窟對當地人來説是聖地,他們很感激我們,我們也很自豪能給予幫助。”他説。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號召成員國為吳哥窟的修復和重建提供人力、財力和技術支援。與法國、日本、印度等國一樣,中國自吳哥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之後,為其寺廟的修復與重建提供支援,已完成對周薩神廟的修復,現正在修復茶膠寺,獲得了柬埔寨政府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度讚賞。

  洪天華説,寺廟修建用的是石頭而不是水泥,要保留建築的原有風格,就必須從廢墟中尋找原來的石塊,鑲嵌在一起。工程技術要求高,且耗時耗力。自1993年到2013年,在20多個國家的支援下,吳哥窟的修復與重建取得了階段性成功。

  但“重生”的吳哥窟面臨新的挑戰。越來越多的遊客被其神秘而美麗的建築和歷史所吸引前來探秘。數度前往吳哥考察落實項目的洪天華獲悉,當地每年接待的遊客人數從上世紀末的20多萬人已增加到目前的近300萬人。

  遊客的吃住行問題直接導致吳哥窟所在的暹粒市不斷擴張。賓館、道路、餐館及娛樂設施逐漸增多,地下水不斷開採,北部森林不斷減少等,都對吳哥窟世界文化遺産核心區的保護帶來很大挑戰,甚至導致地面沉降,對重建的建築造成潛在的安全隱患。

  基於此,建設一個實時客觀、快速反應、大範圍和長時間的遺産保護監測系統成為當務之急。

  洪天華介紹説,監測系統從2014年全面運作以來,對於吳哥窟的保護起到了切實作用。

  “下一步我們研究的重點之一是,地下水的採集與地表沉降的關係,獲取科學的數據,為吳哥窟世界文化遺産的保護提供決策依據,以免這些修復重建後的偉大建築再次遭殃。”

  此外,中心也準備將吳哥窟的成功經驗複製到更多的世界遺産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其首要考慮對象。

  “國家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後,我們正積極配合實施,目前正在跟斯里蘭卡、東非和中亞等國開展合作。”洪天華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