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業文化遺産保護體現可持續發展各級政府積極探索新路徑讓遺産地農民切實受益

  • 發佈時間:2015-04-02 10:46: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經過10年挖掘、評選和保護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建立起了政府主管、科學論證、分級管理、多方參與、惠益共用的管理機制,取得了巨大的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在世界上産生了積極的示範作用,為各國解決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這是記者從3月31日~4月1日在福州召開的第二屆中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工作交流會上獲悉的。

  200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啟動了“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GIAHS)這項重大行動,中國政府率先積極響應,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積極參與了項目準備、申請與實施工作。特別是2009年項目正式執行以來,在保護途徑探索與試點經驗推廣、GIAHS的選擇與推薦、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發掘、管理機制建設、科學研究與科學普及、公眾宣傳與能力建設、國際合作等方面開展了系統工作,順利完成了項目設定的各項目標,取得了極好的成效,使我國農業文化遺産及其保護走在世界前列。截至2014年,中國擁有11項遺産,佔世界總數的1/3。從2013年開始,開展了國家級重要農業文化遺産評審,目前39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地入選。在政府的推動和各遺産地的配合下,遺産所在地的生物多樣性、自然景觀及農耕文化等得到嚴格保護,傳統農業生産方式重現活力,休閒農業快速發展,農民生活水準明顯提高。我國遺産保護的經驗和做法成為聯合國糧農組織制定相關制度的決策參考,得到了其他國家的推崇和借鑒,許多國家紛紛到我國取經,為推動全球重要農業遺産事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當前農業文化遺産保護與發展面臨更好契機,會議提出,加強頂層設計,做好政策指導與資金扶持,促使農業文化遺産國家級管理辦法儘快出臺,為各地開展遺産管理工作提供指導,制訂5年發展規劃,穩定並強化扶持資金力度,支援遺産地公益性保護工作,提升GIAHS社會公眾的認知,支援地方政府開展遺産休閒農業、品牌建設等工作,拓展農業的功能,實現傳統農業系統的多種價值,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業文化遺産的可持續發展。會議強調,進一步盤活遺産資源,讓農民切實受益,需要各級政府解放思想積極探索新路徑。地方政府要積極引導,調動多方參與的積極性,要搭建平臺,充分調動農民、村莊、企業與社會積極性形成多方參與機制,將農業文化遺産保護與利用納入地方發展的總體佈局,融合到生態文明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文化産業發展等發展戰略中,讓這個活態的農業文化遺産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動力翅膀。

  會議要求,強化科研支撐,繼續發揮專家委員會作用。一年來中國GIAHS專家委員會積極為地方農業文化遺産發掘與保護提供技術支撐,積極參與糧農組織工作,推進農業文化遺産國際合作,推動了農業文化遺産領域的學術交流和科普宣傳,建立起了農業文化遺産監測體系,今年起實行年報制,定期對遺産地開展評估,動態管理。進一步強化專家委員會對農業文化遺産保護的科技支撐,汲取25位院士各領域專家的研究幫助政府以更科學高效的決策,推動我國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