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産片大賣 中國電影雄起了嗎?

  • 發佈時間:2015-08-10 08:30:57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特約記者 程喆

  今年7月,國産電影觸底反彈,《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捉妖記》和《煎餅俠》讓觀眾見識了華語電影的想像力與票房潛力。成績雖可喜可賀,卻不能單純樂觀地認為,不斷刷新紀錄的國産電影到了高枕無憂的時候。在優秀電影“皇冠加冕”的同時,還要警惕背後的虛假繁榮。

  “三駕馬車”齊進票房飄紅

  七八月的電影市場無疑是讓電影人振奮的:《捉妖記》累計票房達到18億元,超過了曾創下國産片票房紀錄的《泰囧》,同時正朝著20億元奔去;《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票房是有史以來國産動畫片的最高票房,還誕生了不少“自來水”(網友自發地發帖,要求增加該片的排期);《煎餅俠》上映前“其貌不揚”,竟也有了10億元的票房。

  擁有這樣的成績,雖有“國産電影保護月”的功勞,但也不能否認現今國産電影的巨大進步。

  一部電影,甚至是多部電影的成功,原因來自很多方面,比如檔期、宣傳、行銷等,當然最主要的是品質。尤其是《捉妖記》和《大聖歸來》,投資規模較大,製作精良,走“闔家歡”路線,情節、人物、視效沒有明顯的短板,而且在故事情節設置上明顯有“套路”可尋。

  《魁拔》的導演王川曾説,電影看似是藝術的範圍,但實際上電影製作需要遵循規律。它是一種工業生産(除了藝術片外),裏面有一種商業邏輯。在今年夏天熱賣的電影中,其實都可以看到好萊塢工業製作的影子。

  《捉妖記》的導演許誠毅在好萊塢工作了20餘年。在機緣巧合之下,許誠毅成為了“動畫片巨頭”的夢工廠初創時期的“骨灰級”員工,參與了《怪物史萊克》的創作。也正是他,將技術、觀念等好萊塢那一套用在了《捉妖記》上。

  “電影工業的生産規律”説起來容易,要真正掌握其實很難。導演陳凱歌曾表示,中國電影要發展,必須得過工業這一關,此言甚是。曾經鼎盛一時的國産古裝大片之所以沒落,除過度模式化導致觀眾審美疲勞外,更因其大多空有一副商業片的架子,骨子裏仍舊以主創的個人喜好為轉移,拒絕與觀眾平等溝通,這種製作方式恰恰是反商業的。

  品質與票房沒有直接關係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認為,3部國産影片的優異表現,反映出中國電影市場結構正在發生一些積極的變化,“更多的是依靠電影自身的品質、品質以及人文內涵來贏得觀眾、贏得市場,而不是單純依靠炒作、話題、橋段”。

  中國電影市場連續10多年保持近30%以上的增長,從數量上來看,進步不小,但從品質上看,今年7月有30部國産電影上映,只有這3部算是拿到了比較公允的認可。因此,3部口碑電影並不能掩蓋整體電影的品質。

  票房數字並非電影市場的全部。中國電影如今在票房上取得的成功,不能認為是電影藝術的絕對成功,只能視為在適逢其時的市場環境下,是電影行銷水準提高的一個標誌。比如《何以笙簫默》《奔跑吧!兄弟》等,打的都是粉絲的主意。

  在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石川看來,國産電影品質與票房之間沒有直接關係。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中國電影市場仍處在轉型期,電影創作生産能力還未完全適應市場化需求。這就是為什麼與票房同步保持高漲的是觀眾的吐槽熱情。

  影評人蘭波認為,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雖然逐漸駛入良性軌道,但仍需要中國電影人創作出更多高品質的作品。

  電影不能一味做“輕”做“小”

  2011年,以《失戀33天》的意外成功為標誌,國産電影迅速進入了“輕”時代。自此之後,佔據電影票房榜前列的大多是《泰囧》《致青春》《小時代》《心花路放》這類由年輕主創團隊統領、投資較少、主題輕鬆、極具娛樂性的“輕電影”。

  與之相反的是,高投資的電影都遭遇了“滑鐵盧”,比如《太平輪》《一九四二》《血滴子》等。

  對於電影人來説,“輕電影”表達的內容比較輕鬆,製作週期短,也能獲得動輒上億元的票房,“性價比”比較高;對於片商而言,既然中低成本電影也能“以小博大”賺大錢,為什麼還要冒著高風險投資大片?

  “輕電影”能豐富電影的創作類型,但中國電影不能一味做“輕”做“小”。沒有大片,中國是難以從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的。真正代表一個國家電影硬實力且具有最廣泛受眾基礎和海外傳播力的,還是高品質的商業大片。美國文化橫行全球,好萊塢大片絕對功不可沒。

  正基於此,《捉妖記》和《大聖歸來》的破紀錄才顯得難能可貴。它們告訴電影人和觀眾,“重製作”一樣能獲得口碑和票房,無疑對後來者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