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無媽鄉”的痛是社會的痛

  • 發佈時間:2015-08-10 02:31:51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議論風生

  據報道,“無媽鄉”是湖南省邵陽縣黃荊鄉的另一個稱謂,那裏有一百多個“失母兒童”。據統計,該鄉在校“失母學生”131人,其中母親逃婚與改嫁的有116人。記者走訪發現,驅使母親出走的不僅僅是貧困,家庭暴力、丈夫懶惰都是重要原因。不少出走媽媽是被人販子賣到黃荊鄉的。

  儘管早在3年前已經通過影像觸摸到邵陽“無媽鄉”的孩子,再次看到時,仍不免唏噓落淚。3年過去了,當時影像中沒媽的孩子,也許已經出去打工。而當地的情形似乎並沒有大的改觀。蒼黃的天底下,蕭索的荒村裏,一茬茬“沒媽的孩子”依然像野草般生長著。而改變的希望,則渺茫得很。

  貧窮當然是驅使女性流失的一個重要因素。不獨邵陽,全國很多地方都是如此,也因此,這些地方均不同程度存在“買媳婦”的現象。但媽媽們大量出走,基於貧窮,卻並不止于貧窮,世上從來不缺乏相濡以沫的貧賤夫妻,何況母子。積年的貧困,拐賣婦女的盛行,在強迫基礎上的畸形家庭結構,再加上家暴,構成了壓在駱駝身上的根根稻草。

  物質生活的匱乏,並非完全不可忍受,但貧困會傳導到精神層面。而長期貧窮産生的極度失望與深深絕望,似乎沒法排解。黃荊鄉好吃懶做又打老婆孩子的男人們是如此,出走相沿成習的媽媽們也是如此。前者是無望中的極端表現,而後者只不過試圖走出絕望。

  若想改變這種現狀,繼續沿襲以往的“撒胡椒面式”扶貧,顯然太泛泛了。一味依靠外部輸血,也不可能激發出當地人的主動性。因此,必須立足於開放社會的視野審視這一現象,全面提振當地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鼓起民眾的“精氣神”。再輔以治懶、反家暴、打擊拐賣婦女等制度和政策。

  地方政府在大力推動城鎮化的過程中,也應該回望一下凋敝的農村。畢竟,扶貧濟弱是政府的使命與責任,這不僅關係到一個個“孤獨、內向、自卑、沒有安全感”的“失母兒童”,也關係到一個地方乃至一個國家的未來。

  □胡印斌(媒體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