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信用點滴積累 刷分並不靠譜

  • 發佈時間:2015-08-10 03:29:35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記者 任翀)近日,“芝麻信用分”又一次更新,其中有數萬人分數下降,當然也不乏漲分者。對於個人信用分變化,專業人士表示,分數是後臺系統對個人消費、履約能力綜合評判的結果,包括用戶小額借錢卻逾期不還的行為,都可能被扣分。至於眼下部分聲稱能“刷分”的服務,並不靠譜。

  螞蟻金服集團推出的芝麻信用分,是我國第一個個人信用分。隨著芝麻信用分可以在簽證辦理、酒店住宿、租車等領域發揮作用,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對自己的信用分“斤斤計較”起來。例如,在芝麻信用分最新應用場景中,分數達750分以上的用戶,可在申請盧森堡申根簽證時簡化材料,這就使得很多不到750分的用戶希望儘快提高信用分,甚至不惜花錢請人幫忙“刷分”。而網路上也開始出現“刷信用分”等服務。

  但芝麻信用首席數據科學家俞吳傑指出,信用來自人們在生活中的點滴積累,“刷分”不現實。他解釋,芝麻信用的內核是數以百億條數據,運用Page Rank、貝葉斯、隨機森林、神經網路等演算法,內建了各類模型,如巨大的蜘蛛網一般。每一個小點相當於一個模型,一條或幾條代表誠信的資訊在呈現信用狀況時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比如,有“刷分”者稱,進行多次網路轉賬就能“刷分”。但俞吳傑辟謠稱,轉賬僅是人與人之間的一個動作,而信用分的計算模型會對關係進行多維度分析,包括關係強弱指數、社會關係類型、影響力指數等。“説得通俗點,如果轉賬的人互相不熟悉、缺乏互動,那麼轉賬的次數再多,也不會引起信用分變化。”

  俞吳傑表示,此次信用分更新後,有部分用戶的信用分上漲了1至10分左右,這背後對應的關係變化包括用戶添加學歷、學籍、單位郵箱、車輛等資訊。他解釋,用戶填充的資訊越完備,信用評估的維度就越全面,評分就越接近用戶真實的信用情況。當然,在此次更新中,也有部分用戶因為添加虛假的學歷學籍資訊而被減分。

  一些用戶忽視的小行為也可能導致信用分降低。俞吳傑透露:“下一步,我們將打通支付寶借條,對小額借款逾期不還等行為扣減信用分。”電子借條是支付寶針對“朋友借了幾十元錢一直沒還,金額不大,要不要催”等借款場景提供的服務,用戶在支付寶裏打電子借條向朋友提出借款,電子借條可以設置借款金額、還款期限與利息。到期後,系統自動提醒還款,免去朋友間“催還錢”的尷尬;如果借款人逾期不還,電子借條會發出催債提醒。“如果借款人在催款後仍不還錢,那麼這種行為就會被計入芝麻信用分的信用統計範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