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到富足的歷史白描
- 發佈時間:2015-03-25 01:00:20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不只是一部大書,更是一個時代的記憶,是美國決定性的40年出色而引人注目的人物素描。《光榮與夢想》問世多年以後,近期由中信出版社再度呈現,讓人讀之依然動容。
安那考斯迪亞河彼岸,“補償金大軍”揭竿而起,涌向賓夕法尼亞大道,一段歷史鋪陳開來。40年後,大幕降落時,麥迪遜廣場花園上人聲鼎沸,就體育競賽前是否應該播放《星條旗》而爭吵不休。紛紛攘攘,幾度沉浮,這不是一本書,這是一個時代。
曼徹斯特筆下,歷史以另一種方式呈現。時代的畫卷鋪展開,我們看到胡佛穿上他的高腳鞋和賽璐珞領走向人群、羅斯福站在敞篷車上揮舞著他的氈帽、杜魯門在參議院會議上偷偷給母親和妹妹寫著信、艾森豪威爾按照承諾抵達朝鮮半島、肯尼迪在接受民主黨候選人提名的演説中喊出“新邊疆”、尼克松在中國的人民大會堂欣賞著《紅色娘子軍》……那一邊,兩組研究原子彈的技術人員在芝加哥如火如荼地創造著歷史,只相鄰三個街區卻互不知道對方的存在;這個角落裏,麥卡錫在陸軍聽證會上拼命喊著“主席先生,主席先生”……曼徹斯特沒有對人、事、物的蒼白陳述,沒有重要時間節點的堆砌,場景宏大又細緻入微,這是一段歷史,更是一段活生生的記憶。
正因鮮活,才盡顯艱辛。1932—1972年,正是在這40年裏,美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以富足著稱的世界強國,也曾經歷貧寒饑餓、迷茫困頓。
退伍軍人在帳篷中駐紮,只為拿到應得的補償金;牛頓·貝當在《紐約時報》上寫下“國家不安定,人民就難以安穩”;50萬大學生拒絕入伍;各行各業罷工此起彼伏。政府在滿目瘡痍中艱難前行,新政推行舉步維艱時,新政派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約翰遜將軍也借酒消愁,沉溺于女秘書的美色中聊以自慰。
雙重災難的堆疊會製造出更驚人的混亂,比如水星劇團。聽眾智商與情商上的不甚成熟,加之“大蕭條”帶來的心理恐懼,終於釀就了廣播傳媒史上那出火星人鬧劇。當威爾斯與觀眾親切道別時,面對滿城失聲痛哭的人民,市長已怒不可遏。“禍不單行”並非中國諺語獨有,當美國三四十年代的天災與人禍並存時,似乎她的人民也再難唱起那首《上帝保祐美國》。20世紀30年代中期,混亂剛剛有所緩和,各大河流一度氾濫成災,水土流失嚴重,土地大面積沙化。農業部副部長也只得懷著沉重的心情寫下:“1934年,降水稀少,災害嚴重”。到了30年代末,美國氣象學家所使用的測量儀還停留在16、17世紀氣壓表的水準,終於,連續降雨四天四夜後,颶風席捲而來,哀鴻遍野。
這就是美國曾經的跌宕與艱難。然而,讀罷此書,留在人們心中的卻不是對天災人禍的唏噓,反是驚嘆——僅僅40年,美國實現了從貧苦走向繁榮與強大。
《光榮與夢想》所述之初,正值經濟大蕭條,胡佛甩甩手留下了一個百廢待興的美國。當時美國全國不少於1500萬人口失業,近28%男女老少沒有收入,其中還不包括1100萬忍饑挨餓的農戶,麋鹿會計劃建造的11層大樓,大梁裸露著豎立了34年。其時的美國何談財富,能配得上這個名詞的,恐怕只有那本名為“財富”的雜誌了。也正是這本雜誌,將“大蕭條”時期約200萬無家可歸的美國人稱為“流浪人口”。就在這時,羅斯福帶著他“救濟、復興、改革”的新政而來。在就職典禮上,羅斯福不被掌聲所擾,信念堅定地説“相信我們唯一恐懼的只是恐懼本身”。他著手整頓銀行、復興工業、興建公共工程、搞社保、發救濟,更以“爐邊談話”的形式鼓勵人民走出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10年,儘管最終被迫將尚未痊癒的美國移交給“外科醫生”,但對拯救美國做出的貢獻不可磨滅。之後,無論杜魯門外交政策的轉變、艾森豪威爾的經濟援助還是尼克松竭力維護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羅斯福新政都是舉世公認的根基。終於,美國成為唯一一個在戰爭年代實現經濟增長的國家,也在空間競賽中第一個將宇航員送上月球。
美國“光榮與夢想”的歷史足以激起我們這一代中國人的共鳴。何謂光榮?對傳統精神的堅持,不畏貧窮、不畏困難、迎接變化。伴著堅守、毅力、信念,芝加哥教師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攔過路車堅持上班,凱澤在美國加入“二戰”10個月後就實現了打好龍骨24天便造出自由級萬噸貨輪,霍爾沃森中尉在柏林補給行動中發起了為封鎖區的孩子空投聖誕禮物的壯舉。何謂夢想?罷工者用木棍死守工廠門,數九寒天在廠區結冰的路面上滑冰嬉戲;推導核反應原理的報告廳,大門敞開著……這是對自由的追求。
然而,在作者威廉·曼徹斯特心中,“光榮與夢想”就像那如幻影的靈光,如今已經不知所蹤,煙消雲散。書末章冠名“自尊喪盡”,尤見作者的疾首痛心。只可惜,風雨飄搖40載,繁華四起之時,榮光不再。透過字裏行間,也能隱約感受到作者所言之恥辱:對待日裔美國人的不公、麥卡錫當選參議員、美萊村的殘暴行徑等。此時,作者的悲痛無以復加,只能追憶往昔,引用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小説末尾句收束全書,“於是我們奮力向前劃,逆流向上的小舟,不停地倒退,進入過去”。
如今,令美國驕傲的“光榮與夢想”哪兒去了?猶記得埃莉諾·羅斯福在總統死後寫給遠在戰艦上的孩子們的話:“他恪盡職守直至生命最後一刻,這也正是他希望你們能夠做到的。”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