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泗洪:“餐桌革命”正走向大眾化

  • 發佈時間:2015-08-08 03:31:3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陳兵通訊員董亮

  有資料顯示,當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每人平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居民的消費便開始從溫飽為主的基本型消費向滿足為主的享受型消費轉變。我國每人平均GDP已突破7000美元,居民需求結構早已發生轉變。眼下,“餐桌革命”正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居民喜歡選擇什麼樣的農産品消費,又受什麼樣的心理驅動?記者近日來到蘇北泗洪縣做了一番調查採訪。

  “看牌”消費成風尚

  7月30日下午,泗洪大潤發超市人頭攢動,市民張欣在大米選購區仔細挑選著,足足10分鐘後,她拎起了兩袋10公斤裝的“蟹園”大米,準備離開。“您不要看看其他大米嗎?那邊還有散裝的,價格只有兩塊多錢一斤!”面對記者的提問,張女士説,買農産品和其他産品一樣,首先要看品牌,牌子越響,品質越有保證、包裝越上檔次。沒有品牌或沒聽説的品牌,她一般不會買。“現在買個餐巾紙大家都要看品牌,吃的就更不能含糊了!”張女士笑呵呵地説。

  記者在超市觀察發現,就連水産、蔬菜等生鮮類産品,只要標注産地、特色的,市民選購熱情都要比其他同類産品要高,這與記者在省城南京各大超市見到的情況相似。

  泗洪大潤發超市相關負責人介紹説,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市民在超市消費時,“認牌”“從眾”心理也越來越明顯。以大米為例,他們超市有各類大米不下20種,但賣得最好的肯定是品牌叫得最響的,哪怕價格要比其他大米貴出很多。為此,超市不得不經常對一些滯銷的,尤其是外地品牌的大米進行宣傳推介,比如在超市顯眼位置搞促銷活動,印發傳單等。不僅是大米,其他食品也如此,比如奶粉、紅酒等,市民普遍喜歡購買外國品牌的。“我們超市現在上架的絕大部分商品是耳熟能詳的名牌産品,而且要定期增加,這是大的消費趨勢。”這位超市負責人説。

  生態農産品受熱捧

  7月31日一大早,家住泗洪縣城富園景都的蔡小英大媽就提著籃子,來到了馬路對面的百星農貿市場。雖然買的都是一些家常菜品,但每到一個攤位,她都要和攤主聊上一會,問的最多的是産品的産地和化肥、農藥施用情況,有的攤主甚至拿出了隨身攜帶的綠色食品認證書,她才放心購買。“過去是要吃飽,如今要吃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蔡大媽説。

  泗洪縣坐擁中國四大淡水湖之一洪澤湖40%的水面,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農業生態環境示範縣。泗洪大米、洪澤湖大閘蟹等都因優良的品質而聞名全國。“縣裏的好東西以前都喜歡往大城市賣,價格能上去,現在本地的市場空間也非常大,尤其是生態農産品特別受熱捧!”泗洪縣市場監督管理副局長王勇説。

  為了讓更多市民真正分享到本地的優質農産品,泗洪縣不斷加大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産品“三品”建設和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力度。目前,全縣已擁有“三品”總數316個,79萬畝水稻全部獲無公害稻米認證,其中,獲綠色稻米認證68萬畝,機稻米認證0.5萬畝;監管體系一直延伸到村、組(基地)。臨淮鎮是螃蟹之鄉,該鎮所有養殖塘口均建立了嚴格的苗種引進、餌料使用、藥物控制、環境監測、産品監控、品質追溯制度,同時定期、不定期邀請上級質檢部門實地抽檢,確保每一隻流入市場的螃蟹都生態、安全。

  “私人訂制”走俏網路

  見到泗洪縣上塘鎮墊湖村大學生村官蔣海亮時,他正在瓜果蔬菜基地上和農戶們一起打包蔬菜,準備配送給網上的客戶。作為全縣網路創業的名人,他的産品在網上一直熱銷。“網際網路+為擴大農産品銷售渠道提供了新的契機,但選擇何種網路銷售模式大有文章。在政府引導下,我們分析客戶需求,重點走‘私人定制’路線,銷售情況一路向好!”蔣海亮説。

  何為農産品網路銷售的“私人訂制”?泗洪縣經濟開發區創意軟體産業招商局副局長陸紅解釋説,網店的産品不能照搬實體店,因為消費者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年輕人,十分看重商品的個性化。對此,我們引導全縣的農産品電商,為客戶提供定制消費産品,實現銷售模式和生産模式的雙升級。

  “比如市場上的大米,主要有10斤、20斤、50斤裝,但只要客戶有需要,我們就可以做到5斤,甚至2斤一袋裝,這就叫‘私人定制’。”陸紅説,泗洪的一批特色農産品,像大閘蟹、“蟹園”大米、天崗湖銀魚、梅花青殼雞蛋、陳圩林地草雞蛋等現在都是網上“私人訂制”的熱貨。

  從吃飽到吃品牌、吃健康、吃范兒,農業正經歷著一場由“生産導向”到“消費導向”的嬗變。“這就要求我們要瞄準市場需求搞生産,從一開始就把農産品當作用於交易的‘商品’來對待,這不僅需要理念上的轉變,更要在發展方式上求突破。”泗洪縣農委主任卜家民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