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臨沂品牌農業“五指”攥成拳

  • 發佈時間:2015-03-31 04:31:3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于洪光李琭璐呂兵兵李國龍

  走進沂蒙山腹地的山東省臨沂市,這處著名的革命老區正涌動著現代農業發展的熱浪:田野上,一片片果樹、菜園,錯落有致;園區裏,一個個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競相崛起。更讓人欣喜的是,蒼山大蒜、蒙陰蜜桃、郯城銀杏、沂南黃瓜、孫祖小米……臨沂的一張張農字招牌,正在變身“金”字招牌,熠熠生輝。

  談到品牌農業,臨沂市委副書記李峰介紹:“沂蒙山知名度高,有很強的認同感和親和力,這是臨沂農業最大的‘金招牌’。對此,臨沂發展品牌農業,圍繞提升農産品市場競爭力,堅持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堅持用農業品牌提升農業,堅持‘特、産、管、評、喊’共同給力品牌農業,全力叫響‘生態沂蒙山、優質農産品’品牌,將區域形象品牌、區域農産品公用品牌和企業、合作社的品牌捆綁行銷,做大做強品牌農業。”

  特、産、管、評、喊,就像5根粗壯的手指緊緊收攏,攥成一隻發力品牌農業的硬拳,如今,臨沂已註冊“農字號”商標4903個,其中,取得山東省著名商標62個、馳名商標8個、地理標誌商標19個;取得國家地理標誌農産品34個,培育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42個、有影響力的企業産品品牌98個。去年上半年,農民每人平均現金收入7260元,同比增長13.3%。

  “有特色”

  ——用“生態沂蒙山”奠定品牌農業優勢

  走進沂水縣經濟開發區,在一片松柏楊混生的天然樹林間,數千隻散養雞若隱若現。“別小看我這個不起眼兒的養雞場,守著這塊好山好水,借著沂蒙山優質農産品的牌子,能賣個好價錢,一年下來收入好幾十萬元。”

  在省城濟南,經常會見到類似“沂蒙山特色優質農産品超市”或“沂蒙山特色優質農産品專櫃”這樣的招牌,問經營者緣由,大多會提到看中了“沂蒙山”這三個字蘊含的特色元素和推銷影響力。

  市委副秘書長、農工辦主任李宗保進一步解釋説:“對臨沂來説,‘沂蒙山’是品牌農業的特色優勢,‘生態沂蒙山’是品牌農業的亮麗底色,‘沂蒙山優質農産品’是品牌農業結出的成果,‘生態沂蒙山、優質農産品’是臨沂合力主打的農産品區域形象品牌。”

  為此,臨沂在2009年出臺的《關於加快建設沂蒙山優質農産品基地大力發展高效品牌農業的意見》中明確,扛起“沂蒙山”特色優質農産品大旗,依託沂蒙山區山清水秀、生態優良的獨特優勢,建設“沂蒙山”優質農産品基地,打響“沂蒙山”特色品牌。

  “産出來”

  ——用規模化生産夯實品牌農業根基

  在莒南縣“茶葉十八祖保護生態園區”,園區經理介紹:“這是1966年‘南茶北引’保留下來的18棵抗寒單株,稱為‘茶葉十八祖’,依託這獨有資源,咱們著力推進土地流轉,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提高茶葉種植水準。現在,園區已發展成為集綠茶種植、技術研發、文化展覽、休閒觀光等為一體的精品園區,連片種植面積超過萬畝,所産‘玉劍’牌茶葉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進入了國內名優茶高端市場。”

  市農委主任鞠艷峰説:“農業品牌首先是‘産出來’的,規模化生産是品牌農業的發展根基,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優質農産品基地是實現農業規模化的關鍵。基於此,臨沂圍繞夯實品牌農業基礎,著力抓了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培育和優質農産品生産基地建設‘兩大工程’。”

  在臨沂制定的2010年~2012年和2013年~2015年連續兩輪《優質農産品基地品牌創建規劃》中,提出了優質農産品基地的規模化、産業化、設施化、科技化、標準化、機械化、節水化、園林化、資訊化、品牌化“十化指標”。政府做好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土地流轉,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壯大農業企業和合作社,合理引進工商資本,引導他們領建或引建優質農産品品牌基地。

  如今,臨沂土地流轉呈現出了形式多種化、主體多樣化勢頭。轉包、轉讓、出租、互換、入股,促進了土地向農業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的集中。到去年6月份流轉299萬畝,流轉率達32%。

  “管出來”——用品質安全監管保障農業品牌

  “品牌”是國際語,“美譽”是通行證,這些都要建立在農産品品質安全的基礎上。

  臨沂市品牌建設辦公室主任周緒元説:“品質安全是品牌農業的生命,農業監管是品質安全的保障,所以説農業品牌更是‘管出來’的。基於這一認識,臨沂健全了農業監管‘三個體系’。”

  首先是行政監管體系。目前169個鎮街全部建立了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中心(站),配備專職監管人員609名,3390個行政村配備了監管員。其次,督導12個區縣成立了農業執法大隊,形成了上下貫通的農業執法體系。第三,建立了1個市農産品質檢中心、12個區縣質檢中心和169處基層檢測點,形成了以市中心為龍頭、區縣質檢站為骨幹的農業品質監測體系。

  為了構建農業監管運作機制,臨沂還健全了“三項”制度。一是例行監測制度。將瓜菜、果茶等農産品基地和批發市場全部納入監測範圍,組織開展例行抽檢,2013年抽檢樣品2960批次。二是準出準入制度。推行了産地準出和産地市場準入制度,在標準化基地建立了快速檢測點,目前蔬菜入市檢測率達95%以上。三是品質追溯制度。依託“三品一標”基地建立了農産品品質追溯管理系統,建立了農業投入品監管和農業執法管理資訊系統

  在蘭山區,恒田農藥行銷公司經理劉蘇平説:“這個店2010年度被省農業廳評為‘全省十佳農藥經營企業’,2012年被市農委確定為‘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單位’,日常經營的600多個農藥品種都有備案,來買藥的都要登記。”

  “農藥是品質安全的源頭。為了強化農藥監管,臨沂著力抓了農藥定點銷售、經營備案、實名購藥‘三項制度’,實現了‘誰在賣藥、賣什麼藥、誰買了藥、誰在用藥’可查詢和可追蹤。”

  由此確保了臨沂農産品品質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一直穩定在98%以上。2010年到2013年省級農産品品質安全例行監測市合格率均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準。

  “評出來”——用嚴格的評管提升農業品牌信任度

  在沂南縣馬泉創意農業休閒園內,董事長盛大慶介紹:“園區註冊的‘天華源’柿子、柿餅獲得國家有機食品認證,園區還先後被評為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山東省林業龍頭企業。這些榮譽提升了品牌形象和園區競爭力。”

  周緒元説:“發展品牌農業需要建立嚴格的品牌評定管理機制,提升農業品牌信任度,讓人們信任品牌農産品。從這個角度説,農業品牌也是‘評出來’的。”

  “臨沂在品牌創建中,用‘沂蒙山’區域形象品牌作為大概念,區域公用品牌作為母品牌,企業或合作社産品品牌作為子品牌,三種品牌互相支撐、相互促進、共同提升。”周緒元説。

  “嚴進寬出”是臨沂農産品品牌管理準則。特別是嚴格“三品一標”認證程式,嚴把申報關和審核關;實行認證企業和認證産品動態管理,建立退出機制,對農産品品質不合格、不符合規定的一律清退。目前,沂南“三品一標”有效認證達806宗,認證産品1291個。實施新一輪特色優質農産品基地品牌建設規劃以來,2013年全市新建或改建優質農産品産業園區138個,新增“三品”認證128宗,新建優質農産品品牌專賣店(櫃)67個,有效支撐了“生態沂蒙山、優質農産品”的區域形象品牌。

  “喊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和買到沂蒙山農産品

  在蒙陰縣,宗路果品合作社理事長劉宗路介紹:“合作社經營的‘蒙陰蜜桃’品牌,是沂蒙山優質農産品的典型代表。2011年,省裏遴選部分優質農産品赴新加坡參加展銷,當地一客商知道蒙陰盛産蜜桃,品嘗之後很快達成購銷協議。隨後,西亞的訂單也來了,還打破了美國桃在這些高端市場的壟斷。”

  鞠艷峰坦言:“酒香也怕巷子深。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並且能夠買到沂蒙山品牌農産品,要加強農業品牌宣傳推介,也就是‘喊出來’。”

  為了把品牌農産品“喊”到國內外市場上,臨沂實施了“三大戰略性”舉措。一是積極舉辦和參加國內外高端農業展會,擴大沂蒙山品牌農産品影響力;二是建設了輻射帶動全市88個産地市場的蘭陵魯南蔬菜批發市場和沂南魯中蔬菜批發市場等2個區域性骨幹農産品批發市場;三是積極擴大農産品出口,打出沂蒙山農産品國際品牌。

  鞠艷峰介紹,2009年以來,臨沂先後連續參加了中國農交會、中國農産品品牌大會、山東農産品新加坡展和香港展等,宣傳推介品牌農産品,拓展農産品市場。

  在臨沂的每個區縣,也都持續多年培育了1~2個農業節慶。蘭陵縣每年舉辦國際蔬菜産業博覽會和蒼山大蒜節;沂南縣舉辦黃瓜節和櫻桃採摘節,蒙陰縣舉辦桃花節以及全國賽桃會;郯城縣舉辦銀杏節,莒南縣舉辦茶文化節和藍莓採摘節等。

  連續多年的沂蒙山優質農産品推介和行銷活動,將“沂蒙山”這一區域形象品牌越擦越亮,各大區域公用品牌聲名鵲起。2013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蒼山大蒜”、“蒙陰蜜桃”、“沂南黃瓜”品牌價值分別為43.09億元、37.76億元,23.51億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