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民視角思考農民增收問題
- 發佈時間:2015-08-08 03:31:23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朱宏鋒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增收問題。農民增收乏力,影響著農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只有讓農民富起來,過上豐衣足食的美好生活,中國夢才能夢想成真。以往考量農民增收問題,大多是以自上而下的視角進行的,建議從農民個體微觀的視角,自下而上地分析農民增收問題。
土地是農民增收的基礎。要加快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創新。改革農村土地徵用制度,調整土地收益分配政策,大幅度提高土地徵用補償標準,進一步完善“土地換社保”的補償機制,徹底解決失地農民的生計問題。積極探索土地入股、租賃和地産開發等辦法,使農民從土地開發中得到長久的收益。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規範農村土地流轉機制,保證農民的土地經營權、收益權。統籌城鄉勞動力資源,用市場運作的方式加強對農民進城務工的管理和服務。建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長效機制,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提供如資訊服務、職業介紹、就業指導、勞動合同簽訂等較為完善的服務,以充分就業帶動農民增收。
融資難問題是橫亙在農民增收道路上的天塹。加大信貸資金的投入,是農民增收的重要環節。各類金融機構要積極探索多種小額貸款方式,進一步擴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加快信用擔保機制的建設,重點發展面向農戶和龍頭企業的信用擔保機構,積極探索實行動産抵押等多種擔保形式。讓農民與城市居民一樣,能夠通過房屋等不動産進行抵押貸款。通過加大信貸扶持力度,幫助農民增收。同時,要通過政策性措施,讓農民的支出降低,變相地實現增收。持續增加對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減少農民的教育支出。加強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在加強鄉村醫療衛生網路建設的基礎上,完善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最大限度減輕農民醫療負擔。不斷擴大農村養老保險參保率和投保額,消除農民後顧之憂。健全農村社會救助制度,如農村醫療救助制度、農村助學制度、救災救濟制度等。
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是農民增收的關鍵。種植業仍是多數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種植業增收的狀況對農民收入的增長仍然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要進一步優化農産品品種和品質,重點是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生産。農業龍頭企業在帶動農民增收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著“高水準、大規模、專業化、外向型”思路,加快發展龍頭企業的步伐。健全完善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調節機制,通過發展訂單農業、保護價收購、入股分紅、利益返還等多種形式,實現企業發展和農戶增收的“雙贏”。通過興辦專業合作社、組建農産品專業協會、發展農産品仲介組織,在引導農民種什麼、養什麼和幫助農民推銷産品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使農民增收成為現實。
政府特別是鄉鎮政府是直接與農民群眾接觸的一線,要按照市場經濟“小政府大社會”的要求,調整管理和服務的內容和方式,實現由“管農民”向“為農民服務”的轉變。農民關心的事情辦好了,農民在生産和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農民增收就會有堅定的基礎和保障。同時,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將提高農民素質作為農民增收的內在條件。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教育的內容以農業技術教育和技能教育為重點,加強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市場看好的畜牧養殖技術和駕駛、烹飪等技能的教育培訓。對農民進行由農民自己選擇培訓內容的“功能表式”教育,增強教育培訓的針對性。政府拿出一定的財政資金購買培訓服務,對農民教育培訓的方式方法要靈活多樣,特別注重搞好農民工的技能培訓,提升就業和自主創業的能力。(作者單位:山東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