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國經濟何以化危為機

  • 發佈時間:2015-08-07 18:29:48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已近7年,全球經濟復蘇步伐艱難,分化加劇,仍未完全走出危機的陰影。歐元區經濟復蘇疲弱,日本復蘇後續乏力,反倒是國際金融危機的發源地美國的復蘇勢頭相對穩固。特別是近3年來,美國GDP增速平均超過2%,一躍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之一。那麼,美國經濟為何能夠化危為機,實現穩定增長呢?

  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強勁,外部干擾有限

  GDP主要組成部分包括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美國經濟高度依賴消費支出,以2013年為例,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接近68.4%;而投資對GDP的貢獻約為15.9%;政府支出相對穩定,為18.6%;凈出口則為-2.9%。消費支出毫無疑問是美國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消費支出總體保持穩中有升的態勢,2014年3月甚至出現了1%的環比增幅。而消費者信心指數也在2009年以來呈現增長態勢。穩固增長的個人消費支出為美國經濟復蘇提供了強大的內生動力,雖然全球經濟復蘇不平衡,外部需求疲軟對美國出口産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對GDP增長的干擾相對有限。

  宏觀經濟政策適時適度

  回顧美國的經濟思想史,自由主義思想曾長期佔據主導地位。但隨著歷次經濟危機的出現與應對危機的需要,政府干預、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重要性開始逐漸顯現。政府和市場的博弈得出了一個可靠的結論:危機是市場失靈的結果,危機爆發後,單純依靠市場機制的自我修復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適當的宏觀經濟政策來彌補漏洞,控制風險,為市場機制發揮自我修復功能創造條件,爭取時間。面對來勢洶洶的國際金融危機,奧巴馬政府適時出臺了規模空前、覆蓋全面的刺激措施。

  財稅方面,美國在2008年至2012年間先後出臺了規模達8080億美元的《經濟復蘇與再投資法案》、規模1890億美元的《稅收減免、失業保險重新授權和就業機會創造法案》和規模1250億美元的《中産階級稅收減免和就業創造法案》,還出臺了“舊車換現金”、《臨時工資免稅延長法案》等中小規模刺激措施。

  貨幣和金融方面,從2007年8月開始,美聯儲連續10次降息,將聯邦基金利率由5.25%降至0至0.25%之間;從2008年11月開始,先後實施了三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出臺全面金融改革方案——《多德—弗蘭克法案》,以強化金融監管。

  社會政策方面,奧巴馬政府推行了醫療保險體制改革、移民政策改革和住房改革。産業政策方面,先後推出了“重振製造業”“選擇美國”以及“出口倍增”等計劃,並給予新能源大數據和基礎設施等領域大量政策支援。

  從整體上看,除了對一些大型金融機構採取了較為嚴格的監管措施外,奧巴馬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既保證了宏觀政策能為微觀行為提供積極的引導和良好的環境,又通過延續性的政策安排和有效的溝通機制為市場創造了穩定的政策預期。即使是面對“二次探底”“政府關門”等挑戰,也基本延續了宏觀政策的適度性和穩定性。

  就業市場穩步復蘇,長期增長的基礎得以鞏固

  在國際金融危機伊始,美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就牢牢盯住就業這一核心目標,並圍繞這一目標先後在2010年12月和2012年6月出臺了《稅收減免、失業保險重新授權和就業機會創造法案》和《中産階級稅收減免和就業創造法案》,總支出超過3000億美元。事實證明,近3年美國勞動力市場的復蘇始終好于預期,雖然經濟增長在不同季度略有反覆,但失業率自2012年以來呈穩定下降趨勢,今年6月份失業率已降至5.3%。而持續降低的勞動參與率也在今年出現回升跡象,表明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看好經濟形勢,願意加入就業大軍。就業數據向好,既標誌著美宏觀經濟目標的實現,又為中長期更堅實的經濟增長打下了基礎。

  科技創新為增長注入了強勁動力

  美國經濟內生動力強勁,除了結構上高度依賴消費支出外,也離不開科技引領增長的創新驅動模式。從宏觀層面看,創新是提高全要素生産率、保持國家競爭力的需要;從微觀層面看,創新特別是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的創新能有效促進就業,創造新的工作崗位。美國創新體系的獨到之處在於,政府始終堅持在市場框架下“有所為,有所不為”,即通過提供法律保障、智慧財産權保護、財政資助、稅收優惠等方式構建有利於創新的外部環境,鼓勵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參與技術創新,塑造以企業為主體的國家創新體系。

  自2009年奧巴馬提出“重振製造業”以來,美國政府先後發佈了《美國創新戰略:促進可持續增長和提供優良工作機會》《美國創新戰略:保護我們的經濟增長和繁榮》等多個綱領性文件,研發支出也在減赤和支出縮減的大背景下始終保持在1300億美元以上,大數據、頁巖油、生物技術等領域先後取得重大技術突破。此外,聯邦政府通過出臺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小企業技術轉讓計劃,建立小企業發展中心等方式有效地推動了高新技術的擴散和中小企業的發展。

  美國經濟經過近幾年的調整和復蘇,已具備了穩定增長的基礎,但中長期仍須特別關注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影響。

  2014年10月,美聯儲如期結束第三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的重點轉向加息和縮減資産負債表規模。得益於美國經濟穩固復蘇和勞動力市場的明顯改善,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在2015年內加息,美元也在近一年來明顯走強。

  從短期看,貨幣政策正常化已形成穩定預期,加息對美國增長、就業和通脹指標的短期影響總體可控。但中長期看,加息將使美國經濟增長失去貨幣政策的支撐,帶動美元進一步升值,為中長期經濟走勢帶來不確定性。可能的負面影響包括:進一步惡化美國貿易和增長狀況;影響美國企業特別是中小型出口企業的利潤和生産積極性,進而影響增長和就業;壓低能源和進口商品價格,加劇通縮風險,使通脹率難以在中長期達到2%的既定目標。(作者單位:財政部亞太中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