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盛世華韻掘金文化産業 母基金+直投瞄準行業紅利

  • 發佈時間:2015-08-06 14:3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8月6日電 2009年國務院頒布《文化産業振興規劃》,首次將發展文化産業上升到國家戰略,提出把文化産業培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十二五”規劃中,中國將文化創意産業列入戰略性産業高度。自此以後,一系列利好文化産業發展的政策相繼出臺。在這一背景下,PE/VC、上市公司、實體企業紛紛搶灘這座金礦。據統計,我國文化産業基金已超過120家,規模超過1400億元。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市場化運作的私募股權母基金機構,盛世投資此前已經試水文化領域,發起了國內第一支文化娛樂母基金,並取得不俗業績。為了深耕文化領域,盛世投資傾力打造了文化投資平臺盛世華韻,將通過母基金及直投基金的形式投資影視、綜藝節目、演出演唱會、遊戲、傳媒出版、動漫、線上娛樂、文化衍生、體育等領域。這也是繼打造國內最大的創投生態平臺、國內首個超級孵化器盛世方舟後,盛世投資今年加大佈局的又一重要領域。

  母基金助力打造多層次文化基金體系

  “目前,我們正處於‘十二五’與‘十三五’對接的承上啟下階段。我們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務實的舉措,在國家發展的大戰略、大背景中深入思考和精心謀劃文化改革發展。”文化部部長雒樹剛7月13日表示,要以文化産業轉型升級為突破口,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

  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2004年文化産業的增加值是3440億,到2010年突破了一萬億,達到了11052億,2013年突破了兩萬億,達到21351億。

  “一方面,文化産業關聯度強、附加值高,成長空間無可限量,有利於産業結構優化,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前端牽引作用。另一方面,文化與科技、旅遊、金融、網際網路雙向深度融合,在‘1+1>2’的聚合效應下,文化更有感染力與傳播力,而關聯産業則更有文化味與吸引力,文化業態更加時尚、新銳。未來很多明星企業將脫穎而出並釋放強大的龍頭效應,為産業的整體轉型升級注入無限的動力。”盛世華韻主管合夥人傅鯤表示。

  但傅鯤坦言,作為一個新産業,文化産業發展只有十年時間,高速發展也就是七、八年的時間,目前,文化産業發展的廣度不夠、深度還遠遠不夠。文化與相關産業的融合程度不高,文化産業鏈條連結得不夠緊密。目前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也給文化産業走出去提供了很多機遇。

  “從國家層面來看,文化産業戰略不但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一帶一路戰略格局中的重要突破口與抓手。我們意識到,資本及資本市場是一帶一路文化産業戰略推動的核心力量,沒有戰略資本及其市場的存在,就難以形成一帶一路格局中的文化産業戰略。”傅鯤説。

  今年年初,文化部、財政部先後發文繼續加大對文化金融合作的支援力度,引導金融資本投入文化産業。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教授認為,相對於文化産業市場的巨大資金需求,僅僅依靠國家專項資金的支援是不夠的,要適當利用金融工具,用財政資金撬動更多社會力量。

  而具體到資本推動文化産業發展,傅鯤認為這需要建立多層次的文化基金體系。“我們可以看到,從國家層面,2015年中央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總額為50億元,擬支援的項目有834個,其中重大項目478項,重大項目含八大類別,包括文化金融扶持計劃、實體書店扶持試點、新聞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推動影視産業發展、促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産業融合、加快特色文化産業發展、推動對外文化貿易發展,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項目等。從市場上來看,無論是PE/VC、上市公司還是實體企業,都在紛紛成立不同的文化基金來支援文化産業的發展並從中獲利。”

  文化領域投資想像空間大

  目前,資本投資文化産業可以大致分為國家隊和市場化運作的團隊。比如,財政部等國有機構出資成立文化産業基金,佈局國家級的一些文化領域的大項目投資。市場化運作的團隊也成立了很多文化産業基金,包括一些文化上市公司、傳媒集團都在成立自己專屬領域的文化基金。

  但是從母基金的層面,目前市場化運作的團隊很少。基於國家政策支援、行業爆發性的增長空間,盛世投資決定發力文化板塊的佈局與投資,盛世投資專門成立了文化平臺盛世華韻。盛世華韻去年成立了國內第一支文化專項行業的市場化運作的母基金,主要佈局影視、綜藝節目、演出演唱會、網路新媒體、線上娛樂、動漫等基金,未來還將佈局體育、遊戲、出版傳媒、文化衍生等領域。

  “我們通過這些基金投了很多優質的項目,比如去年熱映的《心花路放》、目前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克拉戀人》、江蘇衛視知名的綜藝節目《一票難求》、還有一些火爆的演唱會如林肯公園、神話組合等,均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傅鯤説。

  據了解,盛世華韻團隊均是金融背景出身,對基金合規運作和管理有著極為規範的流程。盛世華韻可以利用資金杠桿更多佈局各文化細分領域,發揮母基金優勢,築起兩層防火牆,為投資人最大程度降低風險。同時,借助盛世投資在業內維度最廣的金融機構資源,對市場的績優基金有充分了解,對活躍投資基金投資偏好瞭如指掌,盛世華韻可以接觸到在文化領域有投資專長的優質基金進行投資,為投資人帶來可觀回報。此前,盛世母基金投資的一些子基金就已覆蓋了多個文化細分領域項目,比如阿狸、專門為提供動畫製作外包服務的原力動畫等。憑藉這一優勢,盛世華韻可以在基金成立前有豐富的項目儲備,一旦基金成立,可以快速決策投資。

  “目前市場上文化行業很多都是基於內容投資,項目團隊對於金融領域知識相對欠缺,缺少金融運作的經驗,因此市場上合規的文化基金較少。盛世華韻通過合作的方式,可以與項目團隊實現資源互補。而且一些優質的文化基金有些只接受機構投資,普通投資人很難直接投資其中,分享文化領域的增長紅利,投資人作為外行也很難覆蓋多領域並甄別文化項目的優劣,如果個人參與投資風險極高。”傅鯤説。

  據傅鯤介紹,不同於傳統意義的私募股權投資,某些文化領域的投資週期相對較短,一些項目半年至兩年左右就有收益産生,退出通常不受金融政策限制。同時,文化領域有更高的投資回報想像空間,比如電影項目裏的黑馬出現,《泰囧》、《煎餅俠》這種小成本製作的電影,投資回報遠遠超于預期。演唱會除票房主收入之外有不確定的冠名贊助、廣告等超預期收入。盛世華韻今年5月份投資的演唱會,不到半年內就有投資收益産生。

  目前,盛世華韻除了通過文化母基金運作以外,還與市場上優質的文化基金共同成立細分領域的直投基金,比如正在運作的與娛人製造合作的演唱會基金和與一壹傳媒集團合作的影視基金。一壹此前曾投資《私人訂制》、《一代宗師》等電影,被譽為“影視投資金手指”。

  作為私募股權母基金行業的領軍者,盛世投資希望借助盛世華韻這個平臺,一方面助力文化産業升級,並幫助一些文化項目成長為行業巨頭,同時可以幫助這些項目輸出海外,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投資人分享到文化行業增長的饕餮盛宴。(中新網金融頻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