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書生”電工善創新

  • 發佈時間:2015-08-05 06:21:2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圓臉、濃眉、一説話總愛皺眉頭——安全帽下的張文新一臉嚴肅,他是北京電力工程公司電纜專業的首席工程師。“我跟電纜電線打了20多年交道,知道這項工作一點也不能馬虎。”張文新整了整制服上並不明顯的褶,又整理了一下扣得結結實實的袖口,接著給徒弟們講解施工要點。

  別看張文新現在是“主講人”,20多年前,他也是個拿著筆和小本、圍著老師傅認真記錄的小徒弟。

  1988年7月,20歲出頭的張文新大學畢業後來到北京供電局工程處(現北京電力工程公司)電纜一班實習。

  滿腹理論的張文新第一次來到電纜施工現場就傻了眼,看著工人師傅們挖電纜溝、扯線纜,一會兒就能完工,他滿腦子的公式、數字竟然派不上用場,挨了老師傅們好一頓笑話。於是,他挽起袖子從頭學起,和工人師傅們一起挖電纜溝、人力牽引敷設電纜、生火燒瀝青膏子……這個工人師傅們眼中的“書生”,慢慢變成了一名利落幹練的電纜工人。

  “書生”也有自己的優勢。正像他的名字一樣,張文新不光有文化,還勇於創新。他一邊幹活,一邊觀察,琢磨著如何能優化工作流程。在對電纜廢品進行處理時,張文新發現手工操作費時費力,他試著在電纜輸送機上裝上刀片,可自動將電纜皮剝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這是張文新的第一個技術發明,也是他創新之路的起點。

  “對我而言,創新既是工作需要,也是一個倔犟的誓言。”張文新記得,1999年,國內高壓變聯電纜業務剛剛起步,北京市知春路至西便門的220千伏電纜發生外力破壞故障,以當時國內的技術條件還不能獨立解決,只能請外國專家出馬。

  張文新憋著一口氣暗暗發誓: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電纜安裝技術徹底擺脫對外國專家的依賴。

  他跟同事一起研製出110千伏電纜鑒定裝置,填補了國內不能準確鑒定單芯電纜的空白;ERC-8016絕緣樹脂在油紙電纜接頭中的應用,解決了油紙絕緣電纜接頭在不能用火場所施工的難題……幾年下來,張文新成了公司裏的創新能手。

  2010年8月,以張文新名字命名的“北京電力工程公司張文新職工創新工作室”成立了,他繼續帶領工作室成員進行創新探索。

  2011年,公司承建了1000千伏淮南至上海特高壓交流輸電示範工程第17A標段。該標段位於浙江省湖州市,施工沿線地貌均為魚塘和稻田,施工難度很大。為提高施工品質,張文新創新工作室人員進行技術攻關,形成了一系列創新成果:如在基礎施工中採用PVC材質的倒角器,實現了倒角一次成型,光滑平順無氣泡;根據土質特點採取中心樁保護,避免了施工過程中對中心樁的擾動,保證了基礎施工控制數據準確。

  北京國際化城市建設的推進,對電網建設品質提出更高標準。在以往的施工過程中,滾杠運輸GIS組合電器對土建成品破壞性非常大,且浪費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張文新帶領創新工作室開展技術攻關,發明瞭“組合電器運輸氣墊”、“應力錐內表面品質檢測內窺鏡”等多項施工創新成果和技術專利,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藝品質。

  4年多來,工作室共有50項技術創新,其中48項創新成果已經運用到施工生産中,12項成果獲得國家級專利,每年為公司節約成本上千萬元。

  如今張文新創新工作室已有成員30余人,分別在送電、變電、電纜等不同專業發動職工開展創新活動。工作室先後榮獲“北京市市級職工創新工作室”、“國家電網公司勞模創新工作室示範點”、“國家級勞模示範性創新工作室”稱號,張文新也先後獲得“首都勞動獎章”、國家電網公司勞動模範稱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但張文新從未滿足,他説,“工作要有水滴般的品質。起步時有著滴水穿石的堅韌,技術研發時有著靜水深流的沉穩,創新時有著波濤澎湃的魄力,才能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