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把荒嶺變綠嶺的“核桃哥”

  • 發佈時間:2015-08-05 06:21:2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薄皮核桃林一眼望不到頭,樹下柴雞、白鵝悠閒覓食,核桃林旁的人工湖內錦鱗閃閃……盛夏時節,全國薄皮核桃標準化示範區——河北省臨城縣綠嶺核桃種植基地裏,一派怡人的田園風光。

  可誰能想到,就在十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亂石堆積、雜草叢生的荒崗野嶺。是綠嶺公司的創始人高勝福帶領一群拓荒者發揚愚公精神,書寫了這一現實神話。如今的綠嶺公司已經成為擁有優質薄皮核桃苗圃1600畝,標準化生産示範基地1.5萬畝,合作基地20萬畝,同時建成全國唯一核桃全産業鏈産品深加工項目的龍頭企業。臨城百姓送給高勝福一個響噹噹的名字——“核桃哥”。

  荒山創業 造福桑梓

  “十幾年前,當我們挖溝填土,栽下第一批核桃幼苗的時候,從未想過這是一個産業的開端,也未曾想到創業的道路如此艱辛。”回想過去,那火熱的創業歲月浮現在高勝福的眼前。

  1999年初,高勝福放棄在機關的工作,回到臨城老家集資300多萬元,合夥承包了鴨鴿營鄉的3500畝荒山崗。那個地方叫狐子溝,一無土二無水,地質學上稱這種地貌為洪水沖積多礫石崗地,地表無森林涵蓄,下場雨就都順著狐子溝流走了。在這種條件下植樹造林,困難可想而知。綠嶺拓荒者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嚇倒,他們組織專家實測了20多個土壤剖面,最終確定種植薄皮核桃。

  一場戰勝自然的戰役在狐子溝打響了:一是尋找水源,二是開溝換土改善土質。為方便工作、節省時間,高勝福同工人們一起在工地搭起簡易窩棚住了下來。白天,勘探打井,抬石頭、挖膠泥、運泥土;晚上,不顧疲憊,坐在工地的石頭上學習核桃種植管理知識,一幹就是大半年。在連續打了十多眼井都失敗後,他們終於成功打出1眼有水的井,並挖掘運輸土石方500萬立方米。如果把這些土石方堆成寬1米、高1米的大壩,長度可達2000多公里,相當於北京到烏魯木齊的距離。緊接著,他們又將挖土留下的大坑建成可容納20萬立方米水的人工水庫,用挖出的砂石修建4個攔水大壩,截留雨水和引來上游水,為核桃樹的生長提供了保障。

  臨城的夏季溫度可達39℃,冬季可達-20℃。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長期居住在山坡上的簡易窩棚中,無疑需要過人毅力。“高總與我們一樣,在這裡一住4年。當時有些一起創業的人由於條件艱苦,都選擇了退出。”當年與高勝福一起創業的綠嶺公司的技術人員靳春秋説,“我們當時只有二十五、六歲,一天忙下來,都感覺吃不消。當時40多歲的高總是來自機關的幹部,艱苦的工作搞得他又黑又瘦,手上總是佈滿一些橫七豎八的血痕,可他卻以非常樂觀自信的精神感染著我們年輕人,於是我們都選擇了堅持。”

  有志者事竟成。突破艱難險阻,高勝福從美國引進17個核桃品種,從山東、新疆、河南等地引進13個品種,在試種的基礎上,選擇了具有良好苗頭的品種,研究其優化栽培技術。經過5年多的選育和研究,終於選育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薄皮核桃新品種——“綠嶺”。

  此後,綠嶺又成立了100多人的技術團隊,在果樹管理標準化、果樹灌溉節水化、果樹施肥有機化等方面充分利用先進技術,不斷進行創新,形成了林間種草、草中養雞、雞糞入沼氣池、沼渣還田的“樹、草、牧、沼”四位一體的立體迴圈種養模式。

  2010年,大獲成功的綠嶺投資3.2億元建設了核桃深加工企業——綠嶺莊園。“核桃全身都是寶,核桃殼可以做活性炭,核桃仁可以做核桃露,提煉完核桃油還能做核桃粉。”在公司展廳裏,高勝福指著展架上的各種核桃産品説,“目前,公司研發的核桃深加工産品有核桃乳、核桃油等6大類20多個産品。”

  今年5月,綠嶺投資建設的世外桃源生態旅遊園區開園。整個園區佔地1.5萬餘畝,以“薄皮核桃、生態觀光”為主題,設有綠色農業開發區、採摘區、無公害畜禽飼養區、休閒垂釣區、觀光旅遊區、遊客膳食區6個主要旅遊區域,推動綠嶺實現了一、二、三産協同經營,綜合效益得到了有效提升。

  農業産業是造福桑梓的産業,由於綠嶺公司的崛起,臨城的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變,還帶動了全縣勞動力轉移和財政稅收的增加。目前,綠嶺有500多名正式員工,每年季節性雇傭周邊群眾約10萬人次到企業打工,且多為50歲至70歲的農民。

  心繫鄉鄰 送富到府

  2015年初,臨城縣槐樹莊村村民趙振龍盤點去年的收穫後欣喜地發現,全家去年收入超過10多萬元。在這些收入中,僅出售薄皮核桃就達到9萬元,趙振龍感慨地説,“沒有綠嶺公司幫助,俺家哪有今天的富裕生活。”

  綠嶺公司種植環節負責人劉麗英介紹説,“趙振龍家原來種有大片笨核桃,收入甚微。他得知綠嶺公司正在以‘公司+農戶’模式帶領百姓致富時,找到府來要求幫扶。”董事長高勝福當即召開專門會議,認為槐樹莊村是太行山深處的小山村,村民除了外出打工,沒有其他收入。公司無償幫扶趙振龍一戶,可以作為示範戶,以帶動其他農戶發展核桃種植,實現脫貧。於是,綠嶺公司免費幫助趙振龍改接優質薄皮核桃400畝,僅此一項,就讓他節省費用2萬多元。如今,趙振龍的核桃樹大都進入盛果期。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十多年來,綠嶺公司充分發揮龍頭示範帶動作用,採用“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産業化模式,建立以企業為龍頭,以農戶為基礎,以合作社為紐帶的利益共用聯結機制。2008年,綠嶺公司聯合80家農戶成立了惠農合作社,綠嶺提供技術,農戶以核桃園入股,採用統一採購,統一管理,統一采收,統一銷售的“四統一”生産經營模式,統一經營4000畝核桃基地。“統一管理可以幫助農戶節省成本約15%,銷售價格提高約10%。核桃原果生産畝投入約2700元,進入盛果期後,畝産核桃乾果200至250公斤,純收入可達8000元左右,每戶增收約5000元。”綠嶺公司辦公室主任張康説,“公司還為農戶統一採購有機肥、地膜等農用物資,價格比市場價低15%左右,為農戶節省了成本,十幾年來,共為農戶節省成本約600萬元。”

  在綠嶺公司帶動下,一大批薄皮核桃專業合作社成立,土地流轉後的農民,變身為合作社産業工人。公司向合作社、農戶供應優質核桃苗,免費提供一整套的生産管理技術服務,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目前,僅臨城一縣核桃總面積就達30多萬畝;帶動輻射項目區省市級産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10家,專業合作社75家,500畝以上片區49個,吸納全縣30%的勞動力和50%的流轉土地,帶動農戶4萬多戶,戶年均增收約2600元。

  利益共用 回饋社會

  “10年前,俺8畝地一年收入也就三四千元,妻子身體不好,兩個孩子又在上學,日子過得緊緊巴巴。進入綠嶺承包果林後,日子就像做夢一樣全變了。”臨城縣西羊泉村村民趙換祥感嘆道。他説,承包了綠嶺公司的一個50畝核桃生態種植養殖小區後,家庭經濟狀況得到明顯改善,每年除了公司給的經營管理費,林下種植養殖也能有收入,去年收入了17萬元。如今,家裏蓋了新房,買了轎車,存款也越來越多。在臨城乃至整個綠嶺産業輻射區,像趙換祥這樣受惠于綠嶺回饋社會行動的農民比比皆是。

  “在農業産業化經營過程中,企業和農民是一個共同體,企業只有緊緊依靠農民才能發展壯大,只有他們好,企業才能更好。讓企業發展成果與農民與社會共用,是每一個良心企業職責所在。”高勝福説。為此,綠嶺採取了一系列行動,包括惠民承包、托市收購、專項基金幫扶等。

  惠民承包,是在核桃種植基地,將果林以50至60畝為單元劃分園區,設立30多個生態種養小區,讓一些沒有投資的困難農戶進行承包經營,使農戶除了在負責本單元核桃樹和苜蓿管理,掙得公司的勞務費外,還可依託“樹、草、牧、沼”四位一體的種養模式,獨自獲取林下養殖種植收益。目前,已有350多戶農戶在公司承包小區,收入多者每年能達到20多萬元。

  托市收購,是綠嶺公司對參加農業産業化的農戶實行優惠收購政策,不管市場價格如何變化,綠嶺公司總會以高出市場價0.2元的價格收購當地老百姓種植的核桃。

  專項基金幫扶,是綠嶺公司每銷售一箱綠嶺核桃乳,便提取0.6元用於建立綠色幫扶基金,進行社會公益活動。2002年以來,綠嶺公司的社會公益事業投入達千萬元:幫扶都豐村、水南寺村修建鄉村公路;幫助60多名貧困山區的學生完成了學業……2014年3月,高勝福得知,貧困山村後敖峪村需要果樹苗,就連夜組織召開專門會議,決定利用綠嶺核桃産業專項基金捐贈2500棵核桃樹苗,並選派技術人員前往指導栽種。

  企業關愛社會,社會支援企業。如今,綠嶺公司已經走上良性發展軌道。高勝福告訴記者,“目前公司産品銷售非常火爆,二、三期深加工項目全部建成投産後,可解決邢臺市‘百里百萬畝核桃産業帶’所産核桃的銷售問題,直接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5000個,可實現年銷售額20億元,利稅1.6億元。到那時,企業對社會的帶動效益會更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